中国的区域差异(试题+答案+解析,8页)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0 20:16: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时作业(四十一)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的国土整治

与区域发展

一、选择题(4分×15=60分)

读中国地理要素分界线图,完成1~3题。

1.对图中a、b、c、d各界线描述正确的是( ) A.a是旱作与水田农业区的分界线 B.b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c是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d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解析:根据四条界线经过的地区可知a、b、c、d四条界线分别为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东西部人口的分界线。

答案:B

2.四界线中最能体现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的是( ) A.a界线 B.b界线 C.c界线 D.d界线

解析:由于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答案:B

3.图中a、b界线叠加,可能划分出的区域是( ) A.牧区、农耕区 C.汉语言区、少数民族语言区

B.干旱区、半干旱区 D.发达区、欠发达区

解析:将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叠加,可划分出牧区、农耕区和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

答案:A

(2012泰州调研)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

“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B.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 C.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5.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①—“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B.②—“银色中国”—海拔高度所致 C.③—“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D.④—“黄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解析: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大致是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对应的四色中国及成因大致是:①因干旱多沙漠而呈金色,②因高寒而多冰雪呈银白色,③降水多、气温高而森林和农作物四季常绿,④因有风力作用形成黄土广布而呈黄色。

答案:4.A 5.A

(2012桂林模拟)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把中国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读图和表格,完成6~7题。

2003年中国“新三大地带”的基本情况表

地带 面积(%) 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 东北及东部沿海 中部及近西部 远西部 17.728 32.525 49.747 42.9 53.1 4.0 63.6 33.0 3.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 15 936 6 680 9 168 6.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以下是“新三大地带”划分指标的是( ) A.气候 C.经济

B.地形 D.植被

解析:据材料可知,“新三大地带”是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的。 答案:C

7.制约我国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C.水土流失严重

B.农业基础薄弱

[来源:Z#xx#k.Com]

D.自然资源不足

解析:我国远西部地带由于地处西部、北部边疆,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人才匮乏等,所以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答案:A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2012菏泽模拟)“中部崛起”的提法是针对“中部塌陷”提出的,“中部塌陷”是指中部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据此回答8~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