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18:22: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学习
净界法师主讲(2001年讲于净律寺) 2014.3.5
答:这也不是每一个人都一样,你要看他的情况。禅宗他有时候开悟以后,就像有人问蕅益大师说:这开悟以后是什么境界呢?蕅益大师说:你真正明白你这一念心本自清净,开悟以后你会炽然修福,他就是有事修了。
因为你知道你这一念心「何其自性,本自清净」的当下,你一定知道「循业发现」,你动一个念头,那就无量的缘起,这时候你会炽然修福。他知道清净,他当下一定知道业力不可思议,它受熏。这样子对理性的明白才真实,才是中道的理性。所以我们往生净土,事实上是随顺菩提道的。因我们一个凡位菩萨,应该要赶快成就圣道。
我们看这个经典,佛陀的意思跟历代大德(龙树菩萨、智者大师、窥基大师)的开示,所有的佛陀跟祖师,
他不同意凡夫来行菩萨道,不同意,看这个意思很明显的。
虽然我们发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但是佛陀跟祖师的意思:凡夫应该偏重在上求佛道,偏重在这个地方。要到无生法忍以后,不退转了,这个时候,才能够一方面上求、一方下化;到佛陀,那完全是下化,佛陀不作自利的工作了。所以这也是一个道次第的问题,这不是一个意气用事的问题,这是一个道次第的问题。
答:这个观就是我们〈附表〉刚刚讲的,你可以把娑婆世界的一种障碍性,把它观出来,这烦恼障、业障、报障,当然每一个人的体会不同。
比如说有些人病痛多,这个病痛多的人他对这个报障特别有感觉,这个娑婆世界的果报体真的是不好,用没几天又生病了,生病了你不去看医生,它也不会自己好,出去看医生又浪费时间。
有些人烦恼特别重,他总是觉得心中的火烧得特别厉害,他对烦恼的感觉特别强烈,他也不敢流转下去:我这个烦恼重,万一下辈子做国王,那不得了,福报
大,「君王一怒,血流千里」,那还得了。
就是说你对烦恼障、业障、报障可以观察,你可以单单一个观察,或者三个观察。总之,要让你真正对娑婆世界生起厌恶的心,我不再流转了,我不在这边得果报了。我所有的善业要回向到净土去,在净土得果报。
那你把极乐世界的功德,再把它观出来,极乐世界的功德不难观,因为在经文的时候,释迦牟尼佛一层一层的介绍极乐世界。你到极乐世界,你的正报身心是什么境界?依报的国土是什么境界?你很容易欣求极乐。问题是我们厌离娑婆,一般不容易,不容易去注意这件事情。
这二个是同时的,所以蕅益大师讲这个愿是二门,二门要具足的,厌离娑婆跟欣求极乐这二个门是缺一不可的。你单单欣求极乐,你不厌离娑婆,你对娑婆世界的爱烦恼它是一个熟境界,它就会有问题。 第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