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典时期建筑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1 18:18: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谈古典时期建筑

古典时期包括:

古希腊历史文化发展的某阶段和古罗马时期.

我们要追溯到古希腊的古风时期,公元前8-前6世纪,也就是初期奴隶制产生的时期,圣地和庙宇的演进,木建筑向石建筑的过度和柱式的诞生。由于希腊人相信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居住在奧林匹斯山中的众神是一群具有人格的神祇,需要建造建筑物来保护他们,于是选择了麦锡尼文化所留下的方形屋子作为建筑样本;因此在神话时期,主要的建筑都属于神庙。加上希腊的地形特点为:山崖峽谷成为各城邦之界,一些可耕地则分散在這些山脊之间。就是在这种相当活泼的自然景观中,希腊神庙平地而起,藉此表达和自然界相抗衡的希腊建筑之中心思想。神庙的空间与造型都很简洁,且采用的型制是围廊式。公元前6世纪的以佛所的第一个猎神阿丹密斯庙和萨摩斯的第三个天后赫拉庙,都是两进围廊式的,是古希腊最大的庙宇。

希腊早期的庙宇和其他建筑物一样,是木构架的,易于腐朽和失火。古希腊的制陶业发展很早,技术很高,于是就想到利用陶器来保护木构架,接着在柱廊的额枋以上部分——檐部——用陶片贴面。陶片在成坯的过程中便于作装饰线脚,从而把线脚引进了建筑,它也把日用陶器中的彩绘引进了建筑,使檐部覆满了色彩鲜艳的装饰。陶片是预制的,成批地用模具成型,要求它减少规格和形式。这样,使用陶片就反过来促进了建筑构件形式的定型化和规格化。到公元前7世纪中叶,陶片贴面的檐部的形式已经很稳定了。额枋、檐壁、檐口三部分大致定型,并且有了一定的模数关系。同时,瓦当和山墙尖端上的纯装饰性构件也产生了。后来,石材代替了木材,更为神庙的主要材料。长时期里,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公元前6世纪,它们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的做法,这套做法以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有两种柱式同时在演进,一种是比较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的爱奥尼柱式,还有一种就是刚劲雄浑的多立克柱式。为了摆脱僵硬枯燥,追求有生命的弹性和丰盈,先在柱身上做卷杀,后来,又把台基上沿做成略微隆起的弧线。缩小了角的开间,加粗了角柱,使立面更加强劲稳重。同时,确定了个部分的一定的做法和它们之间的搭配关系,并形成了大致的模数制。

这些艺术上的探索,精心地、顽强地进行着,体现出希腊艺术追求完美的一般特点,世世代代的匠师们,呕心沥血,一点点、一滴滴地积累着经验。直到现在这些巨柱还影响着我们,让我不禁感叹史人的伟大。

古希腊的神话所反映的平民的人本主义世界观,深深影响着柱式的发展。这种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是:人体是最美的东西。这种艺术追求贯彻在柱式风格的推敲中,多立克刚毅雄伟而爱奥尼柔和端丽,反映出对人的美、对人的气质和品格的理解和尊重。古希腊人这种一丝不苟的理性精神值得我学习,追求一般的、理想的美,又体现着对健康的人体的

锐敏的审美感受,有活力,有性格,仿佛是充溢着生命的肌体。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 所以,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

柱式体现了古希腊人精微的审美能力和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的创造毅力。此时此刻,在我惊叹之余,发现自己根本还没有那种追求完美的毅力,审美能力更不及古希腊人的万分之

一。我认识到要学好建筑学,做好设计,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把它当作人类建筑进步的文明去努力。要设计出美的东西,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这还是我要努力学习的地方,做好这一步才能去追求美,才有资格去创造美。要汲取古希腊人不断进取以及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的创造毅力,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就是最具有代表性,也是对世人最具震撼力的一部作品,同时也深深的震撼这我这颗还未成熟的心,深深的了解到与古人的差距。

罗马原本是在西元前八世纪,由拉丁人在意大利半岛西部,泰伯河﹝River Tiber﹞下游建立的一个小城邦国家,并在地中海沿岸逐步发展,从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476年,持续了13个世纪的统治。从古罗马建筑遗迹来看,希腊建筑在建筑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与與古典柱式也强烈地影响着罗马。由于於古罗马公共建筑物类型多,型制相当发达,样式和手法很丰富、结构水平高,而且初步建立了建筑的科学理论,所以对后世欧洲甚至全世界的建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继承”不仅是从时间先后来说的,而且是从建筑艺术的根本风格来说的。这种根本风格的内容就是人的意识与人的尺度。不过,这种人的意识与人的尺度,在古罗马建筑中又有了新的含义,正是这种新的含义,推动了古罗马建筑艺术在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基础上的大踏步地前进。如果说,古希腊人崇拜人是通过崇拜“神”来体现的话,那么,古罗马人对人的崇拜,则更倾向于对世俗的、现实的人的崇拜的直接表现,所表现的人的意识,也已从群体转向个体,“偏重于对个人的颂扬和物质生活上的享受”。正是在这样一种意识的左右下,古罗马的建筑不仅借助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了古希腊艺术的辉煌成就,而且也将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的和谐、完美、崇高的特点,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从“神殿”转入世俗。

拱券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筒拱是罗马人所采用的结构形式之一,为了建造巨大且相对明亮的内部空间,罗马人发明了十字拱的结构形式,直到现在我们都还在运用,几千年前的技术还在一直影响着我们,让我的心不禁又感叹古人的创造力及对世人的影响力,以及对古人的深深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也正是如此,只能当神一样来崇拜。

古罗马五大柱式:古罗马多立克柱式,古罗马爱奥尼柱式,塔斯干柱式,科林斯柱式以及混合柱式。古罗马的柱式再结合拱券技术,经过古罗马人长期实践的结果,于是又一批具有震撼力的建筑诞生了。罗马大角斗场能容纳5-8万人,这惊人的数字直到现在也从未被突破,怎一个雄伟了得。古罗马人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建造的凯旋门,其中以君士坦丁凯旋门为代表,券柱式的立面以及古典的三段式立面处理对后世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不过,最具震撼力及影响力的代表作品非罗马万神庙莫属了,它的门廊高大雄伟,也华丽浮艳,代表着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从穹顶中央圆洞漫射进来的天光,很柔和地照亮了万神庙的内部,多少有一点朦胧,恰好渲染出一种人神之间的距离感。

通过对古典时期建筑的学习,我明白不论处在什么样的时代,新的审美习惯的形成都离不开反复的实践。从事创作的人要在实践中逐渐积累艺术经验,发现新的规律,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有机会让多数人培养新的审美习惯,产生对新事物的喜闻乐见的感情。既然审美习惯不是先验的,那么,它就是发展的,可以改变的,也就是可以培养的。艺术经验和审美习惯是互相影响的。所以,在今后的设计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审美习惯积累艺术经验,凭借孜孜不倦的追求完美的创造毅力,为人类的建筑进步文明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