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5:18: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永州市200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题(答案为扫描版)

一、感动家园(积累与运用)(共29分)

1、 下列诗文或描写家园胜景,或赞美家园人事,请你补充完整。(8分,每空1分) ①土地平旷,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青树翠蔓, ,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④池上碧苔三四点, ,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⑤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2、 下面是曾林同学观看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电视直播后写下的一段感言,阅读后完

成(1)~(4)题。(8分)

①自地震发生,我们一直被各种各样的感动包围着。

②大灾之下,每个中国人都坚强地与灾区百姓站到一起,守望相助,共同担当。所有的坚强与悲恸,所有的支撑与关爱,所有的勇气与力量,成就了一个民族永恒的记忆。 .

③危难时刻,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尤其引人注目:

④灾难降临,教师张米亚、严蓉、向倩等用年轻的身体拼死护住孩子,用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把守住生命之门;年轻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奔赴灾区前线,用行动让善良品德和职业操守熠熠生辉;年轻的志愿者在网络上为灾区筹款(mù)捐,他们在天安门广场喊出“中.

国加油,四川雄起”,他们挽起袖子捐献自己的热血;······一代年轻人毫不含糊、毫不退缩地亮出爱心、坚强,担当起中流(dǐ)柱的主人责任,给悲情的中国注入坚强和阳光。 。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①悲恸( ) ②熠熠生辉(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①(mù)捐 ②(dǐ)柱 (3)文中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请修改。(2分)

修改: (4)下列句子填入第④段横线上,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场灾难让全社会看到了可信任、敢于担当、坚强的一代人,强震让年轻一代迅速变得成熟。

B.这一代年轻人以实际行动证明,不管是爱国情怀、集体精神还是责任担当,都不比前一代人差。

C.动人的故事汇成河,流淌在中华儿女的心窝。 D.真是“山摇地裂哀比国殇,一隅有难援自八方”。

3、有人说,年轻的一代是“垮掉的一代”。针对此,曾林同学准备主持一场“我看年轻一代”辩论会,请你根据第2题提供的材料,提炼一个正方观点。(2分) 我的观点:

4、假如你是正方代表,请你为你的观点再写一个例证材料。(3分) 我的材料:

5、强震令许多灾区的孩子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灾难过后,每一个孤儿都是我们关爱

的对象。请你以同龄人的身份,写一句话,表达你的爱心,安慰、鼓励这些孩子。(3分) 我要说的话:

6、请从你读过的名著中推荐一部给灾区的同学,与他们共勉。要求写出作家、作品及推荐的理由。(5分)

我推荐 写的《 》 推荐的理由是:

二、呵护家园(阅读理解) (一) 古诗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必先苦其心志 苦: ②困于心,衡与虑 衡: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舜与于畎亩之中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温故而知新 ..

C、行拂乱其所为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9、用现代汉语说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10、结合“链接”材料,联系实际,说说本文观点的现实意义。(3分)

【相关链接】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坚持把每周二为安全教育日,专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2005年开始,每期要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演习中,固定疏散路线,要求每班必须成单行,用最短的时间到达操场固定的位置。他要求教师平时在教学楼人流量最大的时候都要站在各楼梯的拐弯处。汶川地震时,他在出差,而学校的2000多名学生,上百名教师,仅用1分36秒全部冲到操场,无一伤亡。

现实意义: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深夜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①诗中写出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3分)

②有人评价本诗“恐”字用得非常精巧,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二) 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1分)

①洪涝灾害的发生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降水在时间和空间的集中程度,我们称其为上界面;二是地表对过多的水的蓄、泄、堵的容量和能力大小,我们称之为下垫面或地生态。

②地生态的优劣取决于人,人在天地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灾害学家把灾害定为天、地、人这三大系统不协调的产物,或者说“天灾八九是人祸”是颇有哲理的。

③近年来我国洪涝灾害频仍,既有“天”即大自然的原因,也有人的因素。要说天,地球大气圈进入活跃期、大气环流异常、温室效应、太阳黑子爆发期以及热带风暴等,都可构成持续的梅雨和特大暴雨,这在目前人们还难以控制。要说人的因素,那是人不恰当地干预了自然,是人占了水的位置,人“错”了位,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水就汹涌而来,占了人的“位”。我们至今还在受40年前“开荒开到山顶上,插秧插到湖中央”所造成的罪,还在受“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造成的过,还在吃“占有湖泊,占有河道,占有泄洪区,大兴土木,办厂兴宅”造成的苦果。

④森林是“没有闸门”的“天然”水库。其涵养水源的功能是极好的。建国以来,由于盲目砍伐,我国国有林区累计采伐木材10亿立方米,共消耗天然森林资源6300万立方米,其中,长江、黄河流域的达2000万立方米。一位林业专家痛心地说:“如再这样砍伐下去,10年后我们再也看不到天然林了。”

⑤开荒开到山顶上,山成了濯濯童山。一有降雨,水土流失,一滴水也留不住。以太湖流域为例,其周边山地由于滥砍乱伐,水土大量流失,不仅山地蓄水功能大减,还以每年2毫米的速度加剧了太湖和通向太湖的河川淤浅。与此同时,湖泊大量缩小或湮没,太湖流域累计围了530平方千米,其中太湖水面围掉了100平方千米。东太湖已一半成陆沙子湖、洮湖分别被围去了107.4平方千米和22.5平方千米。太湖面积日益缩小,储水量大减,至少减少了10亿立方米。有千湖之称的湖北省,建国初期有1400个湖泊,如今减少至800多个。从全国来说围湖1.3万平方千米,大于围海的面积。山林、湖泊蓄不了过多的水,大江大河和密如蛛网的小河小溪还是能把盛不下的水泄出去排入大海的。问题是人们除了伐木开荒、围湖造田,连大江大河、小江小溪也不放过:在河流的河漫滩,乃至堂而皇之在河流拦河做坝,侵河成地。太湖原有泄水河道300条,现在只剩下219条,其中具有排泄水功能的仅54条,就连这些河道也大多泄水不畅。

⑥河道泄水不畅,稍有山洪爆发,水位即猛升。湖南的浏阳河,30年一遇的径流涨起来50年一遇的水位;广西西江流域,30年一遇的径流,酿成了百年一遇的高水位。

⑦除了地生态的因素之外,我们还得重视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全球变化、温室效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