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识点高中物理3.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粤教版必修1【精品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1 7:47: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的教学任务有:

(1)基于生活中力的平衡的实例,引出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

(2)联系“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的知识以及对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共点力的平衡条件F合=0。

(3)在课内的学习讨论与训练中,巩固对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条件的理解。

(4)通过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方法的应用,了解古代科学家张衡的科学成就,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科学热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共点力,及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 (2)理解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3)知道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相关科学成就。

(4)会应用实验研究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在对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探究中,感受等效、图示、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

(2)在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实验研究中,感受猜想、方案设计、实验探究、分析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共同的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合作,乐于合作。

(2)通过了解张衡的相关科学成就,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难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设备或弹簧秤;学生实验器材。

2、多媒体资源:张衡及相关资料的课件,举重运动员奥运会比赛夺冠录像,东方明珠、赵州桥等图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

以多媒体资源情景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分析认识什么是共点力,形成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平衡的概念。再由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F合= 0。最后通过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相关科学成就的介绍,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科学的追求,巩固所学的知识,感悟物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是,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突出重点的方法是,从观看奥运会我国举重运动员夺冠的录像,及东方明珠、赵州桥及静止的花盆等多媒体资源情景,结合学生的亲身感受,分析归纳得到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概念。再以分组实验探究活动,运用等效、图示、推理等科学方法得出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的建立过程。突破难点的方法是,从二力平衡的条件F合= 0出发,以“力的合成”(或“力的分解”)为基础,通过实验,运用等效替代的方法,得出不在一直线上、三个共点力的平衡条件F合= 0,并推广到一般情况,即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为F合= 0,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过程。 六、教学流程

情景

录像、图片 设问 平衡的 概念 活动I DIS实验 物体平衡的条件 - 1 -

七、教案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悬念

录像引入:2008北京奥运会我国举重运动员夺冠录像播放。

教师:张国政在69公斤级比赛中以抓举160公斤和挺举187.5公斤总成绩347.5公斤而夺冠,裁判员判定举重运动员成绩有效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举重运动员能将举起的杠铃保持静止几秒钟。 教师:这与本节课学习的受力平衡问题有关。 (二)通过图片引入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教师:生活中的物体有的处于平衡状态,有的处于非平衡状态,其中的平衡比较常见,而且很有实际意义。

下面给大家看一些熟悉的图片:

学生活动:

教师:这些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那么,什么叫平衡状态?

归纳总结: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三)实验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教师:首先来回顾一下初中已经学过的二力平衡的知识。

1、例:用一根很轻的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小钢球悬挂于铁架台上,并保持静止。 教师:小球处于什么状态? 学生活动:平衡状态。 教师:请一位同学来画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学生活动:(画小球受力示意图)小球受到 重力G和拉力T的作用。

教师: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教师:这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学生活动:合力为零。

归纳:1、二力平衡 F合= 0

教师:如果用一个水平拉力使小球偏离原来位置一个角度,并再次达到静止状态,小球共受哪些力的作用?

学生活动:重力G,水平拉力F,沿细线方向的拉力T。 教师:小球现在还处于平衡状态吗? 学生活动:是的。

教师:这三个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它们的合力多大? 学生猜测:合力为零。 提示:只要能将这几个力的大小测出,我们可以将其中两个力等效成一个力,变成二力平衡——-物理学研究方法之一:等效替代法。下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 2、实验探究三个力平衡的条件

- 2 -

教师:如何测量几个力的大小呢?

学生活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也可以用力传感器来测量。

教师:介绍实验仪器——我们用弹簧秤测出两个拉力的大小,测出重力,然后再怎么办呢? 学生活动:可以在纸上画出力的图示,然后分析有什么关系。 教师:非常好,那么我们请两位同学配合来做这个实验。

学生活动:两位同学上台配合完成实验,测出两个拉力,小球重力。

教师负责指导、协调学生代表完成实验,引导下面学生观察和思考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环节。 教师:数据已经测得了,我们知道力是矢量,要知道三个力的关系,还要知道方向,那么我们在画图时怎么确定这几个力的方向呢? 学生活动:用量角器测量角度。 教师:(质疑)悬挂着怎么测量?我们可以用一张白纸轻轻放在悬挂的装置后面,然后用铅笔把力的方向画在纸上,然后再在纸上做三个力的图示,找出结论。

学生活动:在纸上画力的图示, 4人一组地探究三个力之间的关系。 教师:我们来看看几个小组的讨论结果。

学生活动:2个小组来展示他们画图后得出的结论,三个力合力为零。

归纳:1、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

教师:想一想,如果物体受到的是4个力或5个力的作用,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否还是合力为零? 学生活动:(议论)应用类似研究三个力平衡问题的等效替代的方法,可得到多个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仍是合力为零。

总结: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物体上各力的合力为零,即:F合=0 (四)实际应用

示例:用弹簧秤沿着光滑斜面的方向将一块重5N的木块匀速向上拉,这时弹簧秤的读数是1.4N,求斜面对木块的弹力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应用作图法、解三角形的数学方法、正交分解法等三种方法求解。 求解完毕后,引导学生归纳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确定分析对象。

(2)对分析对象作受力分析,画受析示意图。

(3)如果是三力平衡,可应用合成法画图用作图法求解,或应用解三角形的数学方法求解。

(4)如果是三力或以上的平衡,可适当选择坐标轴,对物体的受力作正交分解后,分坐标轴方向列物体平衡的代数方程求解。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