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愚公应该搬家综合材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8:11: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愚公应该搬家材料

故事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材料:

1.原文中写到:“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经计算,移山需要5000亿年。(太阳毁灭还有50亿年)

“方七百里”700平方里=175平方公里 若把山想象成圆锥,底面积就是175KM2

直径就是开山之后所走的路程,半圆周长就是之前的路程 节省路程=之前—之后= π√(175÷π)— 2√(175÷π)≈8.52km 我们再算山的体积(两座山想象成一个占地175km2的大圆锥)

[175000000m3×万仞(7×3.333m×10000≈2万米)]÷3≈1170000000000米3我

一年搬运2m3(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程远 来回需要一年),需要 585000000000年 折合5850亿年

2.搬家与移山人力物力财力对比(可行性对比) 人力:这一代人 与 好几代人

物力:移山损一整片地区的物资 而搬家只是所需的物比这小的多了

财力:多年移山势必会耽误正常的生产活动,失去正常收入,其经济损失和想而知。

3.大智若愚:不是出自《愚公移山》,意思也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

4.父母之邦 不可离也:出自论语

一辩稿

谢谢主席,谢谢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讨论的是愚公面对交通不便这一问题应

该选择搬家还是应该选择移山,首先我方对“应该”一词的定义是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而我方所持的观点是愚公应该搬家,原因如下:

首先,于情而言,搬山这个决定不仅牵扯到愚公,还牵扯到了愚公千千万万的子孙后代,且不说现实中根本没有神仙相助,不存在你想搬山就会有两个大力士来把大山帮你背走,即便有,神仙会不会来帮助愚公根本就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你不知道你得挖到什么时候才会有上天眷顾你,本来愚公想要的就是改变出入不便的这个困境,而移山比起搬家来说,显然是更难以做到这一点的,搬个家要耗费的人力毋庸置疑是比移山要少的,难道作为一个长辈真的忍心让那么多的后代将一辈子精力放在移山这件事上?因此,要是真的想为了后代好,愚公应该选择搬家。

其次,于理而言,第一我们不难想,在相同的目的下,我们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应该是更加现实和可行的那一个,无论是搬家,还是移山,它最终的目的,都是更好的与外界沟通,但就执行力这一点来说,搬家定是比移山更胜一筹。想想,把两座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的大山移去离此最近的大海里容易,还是找个交通方便,道路宽敞的地方重建一栋房子开始生活容易呢?毫无疑问,后者更加容易施行。第二,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来讲,选择移山是一个愚蠢的行为,俗话说的好,金山银山都不如青山绿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倘若这两座大山被移去填海,那么海边以及山上的整个生态平衡被打破,引发的不良后果最后还是会作用在愚公后代身上,到时候就不是能否有个交通方便的生活环境的问题了,而是是否能继续在那片土地好好生存下去的问题了,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难道不是愚蠢的吗?第三,搬家能体现善于变通的智慧,在解决困难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要死磕到底,依据不同的情况,做一些非原则性的变动去解决何尝不可呢?搬家之后,首先就快速解决了当前愚公面临的困境,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这样省时省力的好方法,愚公更应该采取。

最后,往大了说,愚公搬家与愚公移山,其实就是一个改变自我和改变世界的缩影,在客观困难存在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可以通过改变自身来解决问题,愚公想要解决大山堵塞出行的问题,他想到的是直接去移山,殊不知可以通过搬走自己的家这一途径来避免去移山的麻烦,苏格拉底曾说,欲想改变世界,请先改变自己,愚公想有个交通便捷的家,不如自己建一个,何必去大费周章的移山呢?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愚公应该搬家。谢谢!

自由辩

语言:

1.请对方辩手不要断章取义,给我们乱扣帽子。我们不曾说过……

2.请对方辩友不要高举理想大旗,而对实际问题视而不见。……的问题就摆在那儿。 3.坚持,的确不错,但是坚持错误的决定,那便是固执 【自由辩之提问】 1、对方辩友想让愚公后代都移山,那么愚公后代什么时候耕田、生计和教育问题如何解决,难道对方辩友想让愚公后代都成文盲吗?(下一轮点到 所以搬家的可行性高)

答:我们并不是想让愚公后代都去移山,而是从每代人中抽出一部分去移山,其他人就可以耕田、孩子去接受教育啊。 追:对方辩友,你的山路问题还没有解决,何谈教育啊,而且他们除了移山就没有别的事了,又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啊。

2、愚公的每个后代都会听从愚公的嘱咐吗?5000亿年的移山中,能确保万无一失,按愚公的预想执行下去么?

答:愚公在做决策时已充分综合了家族的看法啊,大家是“杂然相许”啊,可见家里人都同意愚公的看法啊。子子孙孙也就可以秉承愚公的遗愿,把山移走啊。

追:对方辩友好厉害啊,可以预测到愚公子孙的想法,可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啊。 【坚持的精神不错 但是并不能保证这个移山行动的延续性,当然也就无法保障这个行动的最终实现,那样是不是白白浪费精力?】

4、(这个问题质量不高)坚持不懈这种精神,精神可嘉,坚持正确的叫执著,坚持不好的,一味蛮干叫固执。而愚公坚持没有价值的移山就是固执,对方辩友对此作何解释呢?

答:对方辩友,为什么说我们的移山是不利于实际利益,是固执呢?我们移山有利于子孙后代的更好发展啊。进一步说, 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应该”,应该本身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而不是方法论。

追:可是做事光有理念是不行的,理念必须付诸实践,接受实践的考验。在实践中,就必须要考虑实际利益,愚公这么做明显是不顾子孙的想法。可见他是被愚公精神所累。

5、把两座大山移至渤海之滨,这有与邻为壑的嫌疑,那里的居民能够容忍你阻隔他们的出路吗?如果地球上的每一座山都被人无视客观规律的搬来搬去,那是不是就乱套了呢? 答:难道对方辩友认为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移走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也是与邻为壑吗?寓言故事之所以称之为寓言就是因为它是超理性的,并非真实存在,重在取其寓意,学习他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要立足这一点来看待愚公移山。

追:对方辩友谈精神,我们承认在某种层面上愚公移山体现了锲而不舍的精神,而搬家也要打破安土重迁的观念,远离故土,这对于古代先民更是挑战啊,也更加体现了敢想敢干的精神啊。

6对于逃跑,那为什么说三峡大移民的精神是配合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坚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呢?

答:三峡工程的建设就是发扬了我们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是我们国家最伟大最宏观的工程,这不是搬家而是在移山。

追:对方辩友显然回避了我方的问题,三峡大移民本身就是数万同胞配合大局,选择离开故土去建设家园的结果。

8、从1到100的数列求和,但其他人在埋头苦干是高斯却巧妙地用首尾相加的方法快速的算出答案,高斯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变通创新,巧妙解决问题不正是明智的搬家思维吗?

9、曹冲称象尽人皆知,面对又高又大的大象,曹冲变通思想,利用浮力原理巧妙地运用石头、船、水,有效解决问题,对方辩友,为什么不以曹冲为师跳出僵化的思维模式,选择搬家呢?

答:对方辩友,为什么老爱举一些小聪明在小事的应用啊。

追:那么邓小平在解决港澳问题上,提出“一国两制”之法,赢得港澳回家,这不是搬家思维(变通)中的大智大勇吗?

【自由辩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