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月考测试题(带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4/1 1:29: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6分每小题2分)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道路上的基础关系,对这一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B、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C、社会的存在可以不依赖个人D、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2016年12月,北京某中学31名学生来到甘家口大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商业经营,发展,体验亲朋式服务,参加这一活动能使学生( )

A、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B、体会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C、感受到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D、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3、2017年3月,河北邢台“移动图书馆启动仪式”在创业服务中心隆重举行。移动图书馆开通后,

读者可以借助无线网络。利用手机等手持终端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图书馆网站,享受下载阅读图书馆数字资源等服务。这说明( )

A、网络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 B、网络促进了人与人的交往 C、网络让社会生活更加丰富 D网络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

4、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在社区我与李奶奶是邻居。我与李奶奶的关系属于 (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法律关系

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安慰,赠与等。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主动关注了解社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② 同情和关心遭遇挫折,不幸的人 ③. 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④、增强忧患意识,优先考虑个人前途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③④ 6.为培养亲社会行为,我们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主动了解社会 B、关注社会发展变化

C、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D、看到有人在公共场所乱贴广告无动于衷

7、2017年人民网消息,一女子原打算从浙江金华到湖南郴州的,为了省下车费,只是买了一站短途车票到浙江衢州,并将衢州的衢烧毁,谎称是买到郴州。结果被识破,民警对此事件进行了严肃处理。这告诉我们,遵守社会规则需要( )

A、指模仿他人的行为习惯即可 B、严于律己,不断反省自我 C、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 D、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8、我国的网民队伍庞大,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遵守网络规则,争做好网民。是每一个网民的共同职责。下列行为属于遵守网络规则的是( )

A 制造和传播谣言 B 泄露他人隐私 C 恶意攻击他人 D 诚信友好交流 二.多项选择题(21分,每小题3分)

9、2017年中国网消息:近日,武汉金银潭大道上的一个路口人行横道线旁,安装了人行道闸机通道,闸机会随着红绿灯来打开或者关闭,防止行人闯红灯,红灯时关闭,绿灯时打开,提醒路人遵守交通规则,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材料警示我们要( )

A、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B、坚定维护交通规则 C、积极改进规则 D、敢于对抗规则 10、自2014年3月起,中国政府网开设“我向总理说句话”常设栏目,网民围绕“办事少跑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话题,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这告诉我们( ) A、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 B、在网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受限制 C、互联网拓宽了民主渠道 D、互联网对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发挥重要作用

11、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信息混杂,包罗万象。我们在上网时应该( )

A、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有关的信息 B、要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C、不在无关的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 D、要学会“信息节食”

12、下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是一句网络流行语,在这个“脑洞大开”的网络时代,很多事情的确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没有去想。借助网络我们可以( )

A 、学习新知 B 、求医问药 C 、休闲娱乐 D 、传播谣言

13、2016年12月,广东省海丰县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魏永汉等9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聚众扰乱交通秩序案。分别判处9名被告人2年到十年的刑罚,这说明( ) A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求 B社会正常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C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D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14、假期开始某学校同学纷纷走上了社会实践岗位,与社会真正有了个亲密接触。通过参与社会实践

( ) A学生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 B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C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D有利于引领学生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15、陈女士的儿子上学期迷上了手机,放学后边玩手机边做作业。自打孩子爱上玩手机后,在家基本不和她交流了。沉迷于网络会( )

A影响学习和生活 B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C耗费了自己的时间 D影响现实的人际关系 三,简要回答题(12分)

16.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在学校生活中,有哪些不守规则的行为?

(2)社会规则如何才能起到作用?

17.七旬老人廖延相为了不让村里的留守儿童辍学,和老伴自费办了一个免费辅导作业的辅导站,一办就是8年,帮助许多孩子完成了学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有许多志愿者报名参加服务。 (1)上述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2)向道德模范学习,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分析评论题(9分) 18.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利用网络发布涉及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信息,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5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材料二:2018年4月12日重庆市公安局通报称,因编造“重庆菜园坝大桥12人集体跳桥自杀”谣言并在网上散布,祁某被警方行政拘留7日。

(1) 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3分)

(2) 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每一角度2分,共6分)

五.探究实践题(12分)

学习了“网络生活新空间”一课后,某校八年级(1)班正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类将进入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互联网推动这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等。 (1) 结合材料,谈谈网络对推动社会进步所具有的作用(4分)

材料二山东临沂徐玉玉被骗猝死案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公众之所以对此案热切关注,不仅出于对这个花季少女不幸遭遇的痛惜,对网络诈骗猖獗的愤慨,更出于一种期许。徐玉玉这个准大学生为何轻易被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诈骗分子十分熟悉和了解她的个人信息而放松了警惕。 (2)徐玉玉案的发生表明网络具有哪些弊端?(4分)

材料三网络无限,自由有界。2016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颁布,规范网络行为。 (3)作为中学生,如何争做“四有好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