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培优课教案_3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3 9:27: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

2、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1、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 2、适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

3、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2、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团结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西晋的建立和八王之乱。

教学难点

西晋兴亡的因素。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基本过程 一 新课导入

由典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导入 教师提问:“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典故。司马昭是何人?他有什么野心?最终实现了吗?

学生活动:思考,分析,提出疑问。

教师讲述:这个典故通常指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司马氏想统一天下。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他的儿子司马炎最终实现了愿望。

二 新课学习

一、西晋的建立 1.建立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8第一、二段,弄清楚三国结束的基本过程和西晋建立的

大致情况。

(2)指导学生根据魏、蜀、吴三国的地理方位,用简笔画出三国结束和西晋建立情况,并注明时间

220↙蜀263魏266吴280↙西晋

具体解读并强调:公元263年,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国灭掉了蜀国。公元266年,司马炎篡夺了魏国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人物链接】晋武帝司马炎

教师介绍: 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其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

司马炎于266年取代曹魏政权,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2.统治

材料一

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

材料二 (晋武)帝既平吴,颇事游宴,怠于政事,掖庭殆将万人。常乘羊车,

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帝车,而(皇)后父杨骏及弟(杨)珧、(杨)济始用事,交通请谒,势倾内外。

——《资治通鉴·晋纪》

材料三 针对西晋“唯钱是图”的现状,时人鲁褒作《钱神论》讽刺道:“失

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拨,怨仇嫌恨非钱不解……”

【问题探究】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这导致了什么后果?

答案提示:西晋统治者腐败奢侈,贪图享乐,社会上唯钱是图的风气盛行,

这样的社会风气必然导致统治者无心政治,社会就会道德缺失,最终国家沦丧。

二、八王之乱

【图片链接】

材料 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

上中下三军,兵五千;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问题探究】1.西晋为什么会爆发八王之乱?与其实行分封制有直接关系吗? 答案提示:西晋实行分封制使宗室诸王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

大。同周朝实行的分封制一样,最终诸王的势力增大,威胁到王室的统治。八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所以分封制是导致八王之乱的原因之一。

2.八王之乱对西晋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在八王之乱中,中原人口

纷纷南迁,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在中原人口不断南迁的同时,北方的游牧民族也不断内迁。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生活

你们知道北方游牧民族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吗? 提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2.过程

【图片连接】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