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临床路径解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8 8:18: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乳腺癌临床路径

(2015年版)

A路径

一、乳腺癌标准临床路径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

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85.2/85.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性;影像学发现的隐匿性病灶。 2. 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 3. 辅助检查:乳腺彩超、钼靶、MRI、乳腺导管镜等; 4. 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 出版社)、《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12年版)》。

1. 活检+根治性切除术:明确乳腺癌患者;

2. 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

3. 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等;

4.有条件单位结合病人病情主观愿望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免疫八项; 2. 胸部X光片、心电图;

3. 乳腺彩超、钼靶、MRI、乳腺导管镜等;

4. 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E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1. 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2. 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3.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

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③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推荐头孢呋辛钠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①成人:1.5g-3.0g/次,2-3次/日;

②肾功能不全患者按肌酐清除率制定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20ml/min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率10-20ml/min者,每日2次,每次0.75g;肌酐清除率<10ml/min者,每次0.75g,一日一次;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必须进行皮试。

(3)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3-4天。

1. 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 2. 手术方式: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

3. 手术内固定物:可选用皮肤吻合器、金属标记物等; 4. 病理:冰冻、石蜡切片,必要时行FISH法检查; 1. 其他:必要时术后应用镇痛泵。 (九)术后住院恢复≤12 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 切口愈合好:切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

无皮瓣坏死(或门诊可处理的皮缘坏死); 2. 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 / 或合并症。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2. 不能耐受改良根治术的患者,行局部扩大切除术;

3. 希望保乳的乳腺癌患者,不能行常规保乳手术,有条件者可行“I”期再造手术;

4. 行保乳手术时,必须行钼靶或核磁检查以排除多病灶; 5. 术前有条件可行Core needle、麦默通等穿刺活检; 6. 患者其他方面的原因;

7. 本路径仅限手术方面,其他如新辅助化疗(术中化疗、术后辅助化疗)等均未纳入本路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