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权威预测试卷(1)-中大网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19:30: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2012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权威预测试卷(1)

总分:100分 及格:60分 考试时间:120分

一、案例分析题(对提供的案例背景材料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按要求作答,每个案例20分,共100分)

(1)小明: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小明父亲:50岁,公务员 小明母亲:49岁,中学教师 小明父母因儿子的问题前来求助。 小明严重厌学,网络游戏成瘾,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没有什么朋友,和老师之间有严重冲突。 小明的父亲是建设局的副局长,常年在外奔忙。小明从小由母亲带大,母亲将全部心力都用在儿子身上。小明到了初中还和母亲睡一张床,洗澡从不关浴室门。从小到大,母亲什么事也不让小明做,早上甚至给他挤好牙膏才喊他起床。但小明母亲对他的学习要求特别严,从小送他上各种补习班,要求每次考试不得低于95分,小明一直做得很好,小学时曾在省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过奖,但进入初二后成绩却一落千丈。 在社会工作者与家庭的第一次面谈中,小明母亲提到她有几个不明白:一是儿子很聪明,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认为他聪明,但他的成绩现在却是全班最差的;二是她把所有心血都用在儿子身上,但儿子对她却越来越恶语相加,有时干脆一连几天不理她,她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小明的父亲则与小明母亲有同样的困惑。看到儿子对母亲那样,他很想管,但儿子根本不听他的,常常回嘴说:“小时候你都没管过我,现在凭什么管我?”有时实在看不过,想打儿子,但身高一米七的儿子却和他对打。更糟糕的是,他每次一管儿子,妻子就护着,反过来责怪他,关于儿子的问题最后总是演变成一场夫妻间的冲突。 第二次面谈中,小明提到他觉得除了玩游戏,做什么都没意义。从小到大什么事都是母亲帮他决定,上补习班无论怎么不喜欢都得上;学习成绩一旦下降,母亲就给脸色看;升初中时非要他考母亲希望他上的那个学校,他一点儿也不喜欢。长这么大他好像从没给自己做过主。他认为学习就是为父母学的,而父母让他学习好其实是为了他们的面子。他说现在不想这样了,他要过自己的生活。 在上述两次面谈中,社会工作者发现这个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很奇怪。每个人说话都不看着对方,各说各的。母亲不停地诉苦,每当母亲这样,小明就找个最舒服的姿势坐好,进入半睡眠状态;小明父亲则缩起身子,好像根本没有听见。小明母亲一看到这样就会越说越伤心,诉苦最终变成哭诉。 社会工作者决定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为小明的家庭提供服务。 【问题】

(2)在李涛5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他带大。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初中毕业时很勉强地才进入一所职业学校,本来就不爱学习的他在职业学校更加放松自己,最后没有和母亲商量就自己退学了。 退学后,李涛整天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少年混在一起,染上了很多恶习,对于母亲的劝告置若罔闻,终因参与一起抢劫案,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期一年。母亲对他的行为非常失望,数落了他很多次。从这以后,李涛与母亲的关系越来越差,从不关心照顾母亲,还经常因为嫌母亲啰唆而打骂她。无助的母亲找到社会工作者小叶寻求帮助,小叶多次与李涛面谈,同时也做他母亲的工作,缓解了母子二人的关系,并且帮助李涛找到了工作。此时,李涛的母亲觉得已经基本达到了当初的服务目标,决定结束专业协助关系。 【问题】

(3)某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社区中有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该社区中有全日制公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www.wangxiao.cn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办小学、公办中学、民工子弟学校各一所。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大多数在民工子弟学校学习,也有少部分进入了公办学校。平日里,本地居民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很少往来和交流。有一些本地居民子女看不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近社区内新建了社区活动中心,里面有计算机房、健身房、乒乓球室、图书室等,基本设施齐全。社区内的居民尤其是青少年都喜欢在课余时间去社区活动中心娱乐。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居民子女经常在社区活动中心内发生冲突甚至打架,社区居民感到十分不满和不安。 社会工作者接到居民求助后,决定开办一个主题为“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的社区服务项目。【问题】

(4)社会工作者小姜服务的某社区中“劳释”人员比较多,而每个“劳释”人员的情况又各不相同,小姜根据不同的情况,为他们提供了不同的服务。在小姜的鼓励下,他们中有的参加了社区的夜巡队,每天晚上在社区居委会值班,不定时地在社区里夜巡,为此社区每晚为他们提供每人15元的补助;有的申请到了低保救助;有的得到社区再就业摊区的优惠铺面,做起了小生意;有的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再就业培训,在社区与其辖区单位共办的招聘会上找到新的工作等。除此之外,小姜还定期把大家召集起来进行思想政治、国家低保、就业等相关政策学习以及环境卫生保护行动,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在节庆日时,小姜还坚持对他们进行慰问和关心,组织他们进行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 【问题】

(5)小玲小的时候为躲避学校的考试而离家出走,一直在街上流浪,后来被一家救助站收留。由于小玲能够提供的线索太少,无法找到其家人,经过正规的手续后,小玲被现在的养父母领养。小玲的养父母是市场里的商贩,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女儿,领养了小玲后对她很不好,经常打骂她,每天让她干很多的活,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拿她出气。只有年迈的奶奶疼爱小玲,经常偷偷给她吃的东西。社会工作者通过对小玲的了解,感觉小玲总是不相信别人,也不爱与人交流,平时比较贪玩,不喜欢学习。 【问题】

答案和解析

一、案例分析题(对提供的案例背景材料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按要求作答,每个案例20分,共100分) (1) :

1.小明一家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小明严重厌学,网络游戏成瘾,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没有什么朋友,和老师有严重冲突。

(2)小明父亲常年在外,小明从小由母亲带大,与母亲关系很亲密,母子之间形成了纠缠的病态家庭关系,父子之间形成疏离的病态家庭关系;父亲教育小明时,母亲又会护着小明,这又形成了联合对抗的家庭关系。

(3)小明与父母沟通存在很大问题,对父母的用心存在很大误解。

(4)由于夫妻二人在儿子的教育方式上存在分歧,从而造成夫妻之间经常起冲突。

2.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米纽秦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提出的,是指以家庭作为基本的治疗单位,假设家庭的动力和组织方式与个人的问题密切相关,通过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的改变来解决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它的基本概念涉及:家庭系统、家庭结构、病态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www.wangxiao.cn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家庭结构、家庭生命周期。

3.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是以家庭为焦点的工作,要求社会工作者进入服务对象的家庭,了解服务对象家庭的基本结构以及家庭成员之问的关系。它关注家庭功能失调的评估,强调家庭功能的恢复。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具体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家庭成员的看法。家庭成员遇到问题时,通常会将问题的原因归结为某个家庭成员或者外部环境,忽视家庭成员交往方式与问题之间的联系。针对本案例,社会工作者就要注重改变小明对母亲的误会。

(2)改善家庭结构。家庭问题通常表现为家庭边界的不清晰,家庭成员之间或者过分疏远或者过分亲密。针对本案例,应该尽快改善小明家的家庭关系,其中包括: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

(3)改变家庭错误观念。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期望、要求和价值观。社会工作者在本案例中就要对小明的父母进行疏导,让他们试着去接受自己儿子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理解儿子的想法。 (2) :

1.结案是当介入计划已经完成,介入目标已经实现,服务对象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者服务对象已有能力自己应付和解决问题,即在没有社会工作者协助下可以自己开始新生活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根据工作协议逐步结束工作关系所采取的行动。

本案例中,虽然李涛的母亲觉得问题已经解决,可以结束专业协助关系,但李涛才是真正的服务对象,小叶要尊重李涛的意见。如果李涛已有能力自己应付和解决问题,即在没有小叶的协助下可以自己开始新生活时,则小叶和李涛双方才可根据协议逐步结束工作关系。 2.结案的类型包括:

(1)目标实现的结案。经过评估以后,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都认为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时,根据协议,社会工作者提议结案,服务对象也接受,由此就进入结案阶段。这种结案是有计划、按程序进行的。

(2)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关系的结案。当服务对象强烈抗拒服务时,社会工作者就没有理由再继续维持与他们的关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对象没有意愿和动机接受服务,双方的关系没有意义。

(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例如,当社会工作者发现服务对象的需要超出了自己和机构的能力时,就要结案。这种情况下,结案的形式可能以转介方式——将服务对象转往其他机构去接受服务——结束;也可能以转移方式——转由其他工作者提供帮助——结束关系。

(4)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当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即使目标没有实现也要结案。例如,服务对象由于搬迁而离开机构所服务的地区时,或者社会工作者由于工作调动而离开时,都要结案。

本案例中,李涛的行为发生了明显改变,问题基本解决,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应属于目标实现的结案。

3.(1)结案时服务对象所做的正面反应包括:接受社会工作的协助对服务对象来说是特别的人生体验,多数人都能在与社会工作者的合作中获益,因而在结案时有正面情绪反应,包括对获得成长与成功的欣喜,对整个工作过程带给他们新认识的肯定,感觉视野开阔了,对与社会工作者关系的满意,对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充满感激,对未来充满信心等。

(2)对于服务对象所做的正面反应,社会工作者的正确做法是:结案时,社会工作者要对这些正面反应给予肯定并适时适当地进行强化,以增强服务对象面对未来的信心。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工作者要避免刻意渲染这种气氛,以防止产生离别的伤感情绪,影响服务对象正常的生活。 (3) :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www.wangxi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