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17:29: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地理(理科)段考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D.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由国家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将全国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据此回答4~5题。 4.划分生态功能区的主要目的是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限,明确区域的归属 5.关于生态功能区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功能区之间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生态功能区是独立的空间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生态功能区具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和界线 D.每个生态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据此回答6~7题。 6.对土地资源进行“天上看”和“网上管”,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
7.从国情出发,我国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的主要目的有
①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③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 A.①②
B.③④
②指导城市交通运输
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 C.①③
D.②④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拦截了几乎全部上游来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城市发展,各类用水剧增,民勤的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危险,并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读图回答8~10题。 8.民勤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C.旱涝灾害
B.气候变暖 D.土地荒漠化
9.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樵采 C.过度放牧
B.过度用水 D.过度开垦
10.治理该地区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①合理调配流域水资源,节约和合理用水 ②以治为主,全面恢复荒漠植被 ③打坝淤地
④规划农林牧用地,退耕还林、还草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11.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有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 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⑤地表水缺乏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东南亚的热带雨林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13题。
12.依据资料推断
A.油棕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 B.延续“刀耕火种”式农业,能避免雨林生态恶化 C.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 D.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相互矛盾,不可协调
13.雨林植被遭受破坏后,流域内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较大,主要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C.降水变率增大
B.降水更多转化为地表径流
D.河道淤积
非洲的刚果盆地是地球上热带雨林的三大分布区之一,目前该地雨林遭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研究人员开展的研究显示:到2050年,森林砍伐可能导致刚果盆地气温上升0.7℃,将使温室气体造成的变暖加剧50%。据此回答14~16题。 14.刚果河流域雨林大面积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A.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
B.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C.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
15.近年来,对该区域的热带雨林进行大规模开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大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16.地处刚果盆地的国家为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③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