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9:22: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琵琶行并序》习题

一、阅读下面诗句,回答1~4题。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这有什么作用?

2、这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请按乐曲的表现特点的不同填空。 (1)“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部分对音乐的描写十分成功,请谈一谈比喻的修辞手法在其中产生的艺术效果。 4、这节诗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你觉得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古诗如酒 祝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阕《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记忆的源头。已经很难确认《诗经》诞生的确切年代了,至于究竟是哪一个不平凡的歌喉,最先吟出中国诗歌第一行嘹亮的音符,更是无从查考。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绽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当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

与诗人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诗,使灰暗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的不可能最终成为可能,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如星雨,如花瓣,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伸手可触,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尘烟里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维王勃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一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一首诗若要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的共同结果;而读诗,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距离的。

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诗句,才化为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所以,《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在隔过了久远的时间之后,我们再去读它们,已不再是普通的阅读,这些诗的年龄与生命力,使我们升起由衷的敬畏感。如同啜饮一樽古酒,每一滴不曾挥发的汁液,都是与时间抗争的结果,令我们不能不感到激动,不能不肃然起敬。这种“先入为主”的敬意,在阅读同代人的诗作时,是不常有的。

其实,既然诗是诗人灵智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思的机巧,应当只有一次效用。就像对一部悬念小说的欣赏,应当是“一次性”的,谜底揭开之后,再去重读,恐怕就会失去初读的那份奇妙感受。

按说,诗也一样。名诗佳句,诵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假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理应不再有任何新鲜的刺激了吧,这似乎应是旧诗的劣势、新诗的优势,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比如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比如刘禹锡的“人事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比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些诗中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酿制的,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当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读诗,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同时也使诗歌本身的美丽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地老天荒,美人迟暮,只有诗,常读常新。诗不会老,就更不会死。在诗歌的低潮时期,我从未对诗失去信念,原因也正在这里。

1、理解“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这句话的含意。 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3、文章列举了大量古代诗人的名字,引用了大量的古诗名句;而对当代诗人、当代诗句却只字未提,有什么用意?请选取你读过的白居易诗中的佳句两例替换第六段中的名诗佳句?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开头引用《关雎》中的名句来说明我国古代诗歌的源远流长、成就之高、价值之大、影响之深。

B、“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一句表现了作者对当代诗歌难以走近读者的现实的忧虑。

C、作者在评价诗歌时虽然有点“厚古薄今”的倾向,但对诗歌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还是给予充分肯定的。

D、本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因而在行文方式上更多地倾向于议论。

E、本文语言生动凝练,含混曲折,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