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17年8月课程考试《学前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标准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3:21: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 ■ ■ ■ ■ ■ ■ ■ ■ ■ ■ ■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B 9 A 1.自然实验法的特点是()。 A、所有实验条件是严格控制的 B、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些条件是受控制的 C、在儿童的正常生活条件中观察其行为 D、根据一定的实验项目和量表,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别 2.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 A、神经活动参与C、手与脚的协调 B、口腔与手的协调D、眼手协调 3.儿童的再认要比再现()。 A、发展早并好于再现C、发展晚,但比再现差 B、发展晚,但好于再现D、发展早,但比再现差 4.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5.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表现形式是()。 A、动作和语言B、记忆和动作 C、记忆和语言D、语言和情景 6.具体形象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A、感知B、动作C、表象D、语词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1~3岁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 B.3~6岁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 C.3~6岁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D.3~4岁是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的时期 2 D 10 C 3 A 11 B 4 C 12 B 5 A 13 C 6 C 14 B 7 C 15 B 8 C 8.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A、皮亚杰认为智慧起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其本质就是适应 B、同化是主体将客体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使之丰富和加强以适应环境 C、皮亚杰认为真正对思维发展起作用的是数理逻辑经验,其来源于物体本身 D、皮亚杰认为平衡是决定儿童智慧发展的内部动力 9.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适应外界环境只能依靠感知和()。 A、动作B、记忆C、注意D、口头语言 10.学前儿童在对物体进行比较时()。 A、一开始就善于寻找物体的相应部分 B、最先学会的是找物体的相似处 C、先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 D、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 11.插图可使儿童理解文艺作品的水平有所提高。这是因为()。 A、幼儿常常只能理解图画中最突出的人物 B、幼儿常常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 C、幼儿只能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 D、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受其情感态度的影响 12.幼儿园教师常常把刚入园的哭着找妈妈的孩子与班内其他孩子暂时隔离开来,这主要是因为()。 A、老师不喜欢哭闹的孩子B、幼儿的情绪容易受感染 C、该幼儿不适合上幼儿园D、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 13.儿童的气质类型对父母亲有较大影响的是()。 A、父母的生活方式B、父母的活动方式 C、父母对其的教养方式D、父母的思想态度 14.学前儿童需要、动机、兴趣的发展主要反映出其()。 A、个性调节系统的发展B、个性倾向性的发展 C、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D、性格的发展 15、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是()。 A、同情B、移情C、分享D、合作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总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的顺序发展的。由近及远儿童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如上肢动作的发展顺序是:肩头和上臂一肘、腕、手一手指。由粗到细即由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发展到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如儿童手的动作发展由无目的地乱“抓”,发展到有目的地“抓”,进一步又发展到由拇指、食指合作的“拿”。这是一个徐徐渐进的过程,一下完成不了那么多的神经协调,虽然细节上有差别,但是总是上就是这个情况,一般越早的能够玩成上面的那些步骤的孩子生长发育是比较快得,智力也一般比较高。 2.简述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趋势。 答: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 3.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 4.从理解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3.简述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意义。 答:幼儿与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提高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学会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学会分享,懂得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举例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1.从简单到复杂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 ▆ 《学前心理学》 试卷 共2页(第1页) 选择题答案写在选择题答题区内,其它各题在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

(1)从不齐全到齐全。头几个月的孩子不会认人,1岁半之后才开始真正掌握语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 (2)从笼统到分化。幼小的婴儿只能分辨颜色的鲜明和灰暗,3岁左右才能辨别各种基本颜色。又如:最初婴儿的情绪只有笼统的喜怒之别,以后几年才逐渐分化出愉快和喜爱、惊奇、厌恶以至妒忌等各种各样的情绪。 2.从具体到抽象他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怎么能是儿子呢?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新生儿会紧紧抓住放在他手心的物体,这种抓握动作完全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本能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如,大班幼儿不仅能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三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生理上不成熟所致,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长。四五岁的孩子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表现出个体主动的选择与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正因为不成体系,心理活动非常容易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有了系统性,形成了整体,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每个人特有的个性。 2、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幼儿情绪情感过程越来越分化、丰富化;情绪体验的深刻化;情绪变化具有情境性逐渐发展为稳定化;及更加自控化和社会化。 一、关注幼儿情绪的原因在日常的教育中人们往往比较注意体魄的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在幼儿时期我们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因为: (1)现代社会的呼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家庭结构与养育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致使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尤其是随着我国的独身子女的增多,许多独身子女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将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和成长路上的大敌。 (2)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幼儿健康教育是终身健康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健康教育与幼儿素质教育关系密切,幼儿素质教育为幼儿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而要实践幼儿素质教育的理念,必须重视将幼儿身心素质的提高作为根本目的的幼儿健康教育,否则必将影响幼儿素质教育预期目标的实现。因此,幼儿健康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从保育和教育的立场出发,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塑造及指导,对儿童健全的个性,促进儿童体、智、德、美等几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是心理健康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因此,在幼儿阶段就应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维护和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为一个人心理的终生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关注幼儿情绪方法和途径: (1)改变、更新教师观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研究表明,人类的智力2岁时发展到20%,4岁时发展到50%,8岁时发展到80%,12岁时发展到90%,到17岁时才慢慢开始成熟。专家们发现,儿童智慧的发展以2-4岁最为重要,积极的情绪对孩子认知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许多专家也认为,情绪和认知是贯彻相联系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儿童的情绪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变化和发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在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前儿童教育不单单是需要一个好的生活照料者,更需要一个充满爱心、提供智慧、细心观察的教育者。所以我们要改变、更新教师观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2)为幼儿提供一个情绪表白、发泄、交流的平台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情绪问题,我在我班设立了一个心情角,专为幼儿在幼儿园里舒缓自我情绪、调节自己情绪。 四、材料分析题(共16分) 一个小班的孩子告诉老师:“我爸爸从国外回来给我带来了一个电动火车,可好玩了!”经老师了解,他爸爸正准备出国留学,这个孩子渴望爸爸从国外给他买个电动火车,他爸爸答应了,但是现在还没有买。请问这个孩子是不是在说谎?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没有说谎,这是孩子把想象和现实进行了混淆。这是由于幼儿对认识水平不高,有时把假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混淆了。有些幼儿渴望的事情,经反复想象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变成似乎是记忆中的事情了。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把假想的事情信以为真。 ▆ 《学前心理学》 试卷 共2页(第2页) 选择题答案写在选择题答题区内,其它各题在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