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6:20: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最新资料推荐------------------------------------------------------
最新慢性心衰指南解读
最新《中国慢性心衰治疗指南》 解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 戴闺柱 2008-1-7 浏览:
2041 近年来, 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临床诊疗方面, 心力衰竭(心衰) 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改变了我们对心衰的一些传统认识, 需要我们对心衰诊治原则进行相应的改变。
为此, 我国心衰领域的学者们参考了大量文献和研究以及国外的相关指南, 经过多次探讨和不懈努力, 对《中国慢性心衰治疗指南》 进行了全面修订和更新, 并即将在本月底隆重推出。 新指南中, 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应用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其治疗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本刊特邀我国著名的心衰专家戴闺柱教授就此部分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即将出台的最新版《中国慢性心衰治疗指南》 在心衰药物治疗部分再次将 受体阻滞剂列为 I/A 类用药, 强调了其在心衰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 所有慢性收缩性心衰、 纽约心脏协会(NYHA) II~III 级、 病情稳定以及阶段 B、 无症状性心衰或 NYHAI级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 40%], 均必须应用 受体阻滞剂, 且需终身使用, 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
● NYHA IV 级心衰患者需待病情稳定(4 天内未静脉用药、 已
1 / 7
无液体潴留并体重恒定) 后, 在严密监护下由专科医师指导应用。 ● 应在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的基础上加用 受体阻滞剂 。
应用低或中等剂量 ACEI 时即可及早加用 受体阻滞剂, 既易于使临床状况稳定, 又能早期发挥 受体阻滞剂降低猝死的作用和两药的协同作用。
慢性心衰(CHF) 是一种以呼吸困难、 无力、 和液体潴留为主要表现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它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 心肌病、 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 炎症等) , 激活神经内分泌, 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 充盈功能低下。 随着心衰发病机制和治疗理念的更新,拮抗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已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
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交感-肾上腺素系统, 防止和延缓心肌重塑的发展, 可降低心衰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 减少住院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因而成为慢性心衰治疗的常规用药。 一、 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作用机制独具优势 以往我们存在一个认识的误区, 认为 受体阻滞剂是一种很强的负性肌力药, 一直被禁用于心衰的治疗。
而 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临床试验表明:
治疗初期对心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 左室射血分数(LVEF) 降低, 但长期治疗(3 个月时) 后则能改善心功能, LVEF 增加; 治
---------------------------------------------------------------最新资料推荐------------------------------------------------------
疗 4~12 个月, 能降低心室肌重构和容量、 改善心室形状, 提示心肌重构延缓或逆转。
这种急性药理作用和长期治疗截然不同的效应被认为是改善内源性心肌功能的生物学效应 , 此作用机制的发现使得 受体阻滞剂从慢性心衰治疗禁忌证转变成为常规用药。 正如 Bristow MR 提到:
在过去的 10 年中, 心衰的内科治疗有了显著的转变: 治疗措施已从短期、 血流动力学/ 药理学的模式转为更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 目的是有力地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 因此, 受体阻滞剂用于心衰治疗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机制, 开辟了心衰治疗的新时代。
二、 循证医学证据充分, 心衰治疗获益匪浅 指南中指出迄今为止, 已有 20 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逾 2 万例慢性心衰患者应用 b 受体阻滞剂治疗 , 其中 3 个经典的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试验:
MERIT-HF、 CIBIS-2、 COPERNICUS 等, 均显示长期应用 b 受体阻滞剂治疗能改善临床情况和左室功能, 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 死亡率相对危险降低分别为 34%、 34% 和 35%。 上述试验均因死亡率的显著下降而提前结束。 近年来的循证医学证据更表明:
b 受体阻滞剂对老年人也有效(SENIORS 试验、 MERIT-HF 亚组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