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9:39: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作者:戚韵东

来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7年第09期

批注式阅读是指使用特定的文字或者符号将自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感想等记录下来,是一种主动探究的阅读方式,关注的是阅读者的阅读反思。批注式阅读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和要求,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来体现阅读教学的核心,加强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沟通、对话,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弊端。

将批注式阅读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其实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注解,将阅读中的疑问标记出来,并记录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所思所想,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学生自己的批注阅读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来加强自身和文本的对话[[1]。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文本对话的时间有限

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很多教师都对以往的阅读教学进行了改革,但是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阅读,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的阅读教学依然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按照网络资源中各种优秀的课件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来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阅读体验,教学不具有针对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和文本对话的时间有限。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就联系课外来延伸课堂和拓展课堂,虽然表面看起来整节课的容量非常大,但是接触的都是很浅显的知识和现象,忽视了学生自身和文本的对话。 2.阅读教学中的启发式提问流于形式

新课标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很多教师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合作教学、提问式教学等能够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来教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在教学一开始,学生都还没有深入解读课文,教师就急于让学生回答“读到这里能够看出什么,有怎样的感悟,说明了什么……”学生没有深入思考,自然不可能一一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因此一些教师只能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学生并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阅读来获取相关的信息、感悟相关的情感[2]。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深度不够,没有联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一些教师虽然在课堂中提出了很多问题,但学生一直在应付教师的问题,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依然不够通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阅读教学使用的各种手段华而不实

现阶段很多教师尝试着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合作教学、探究教学、游戏教学等形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而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师在选择这些教学方式的时候并没有结合课文的实际情况来考虑。虽然阅读课堂变得更加热闹,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但是很多时候都是学生随心所欲的胡闹,学生在这些华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中,并没有真正得到提升。很多教师按照事前设计好的教学计划来开展教学活动,受到教学参考书或者网络教案的限制,将问题限定在固定的模式或者答案中,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 二、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措施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批注式阅读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来实施。将批注式阅读贯穿于每一个环节,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1.做好课前预习批注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以往的课前预习中,学生预习就是在课前看一遍文章,而粗略看一遍文章发挥的预习效果不大,如果教师在课堂中直接讲解,很多学生还是跟不上,因此还是要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重新审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3]。而将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应用到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批注,能够充分发挥预习的效果,让学生在课前深度阅读课文,将自己有疑惑的地方标记出来,同时将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等记录好,取得了良好的预习效果。

要想将批注阅读应用到课前阅读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应用批注的指导,让他们掌握批注阅读的精髓,才能做好课前预习批注。教师要教会学生找出课文的批注点,在正确的地方批注,否则就难以发挥预习的批注效果。在实际批注时,学生首先要将课文中自己没有读懂或者弄明白的地方批注出来,然后找出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对于课文中比较精彩的句子,要学会赏析。

做好预习批注就一定要会使用各种批注符号。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用○将文章中关键的句子或者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批注出来,用△将课文中一些难词和生字词批注出来,用?标注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将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概括性的句子用横线画出等。总之,学生一定要使用简单明了的批注性符号。通过课前预习批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加强对课文的了解,在课堂学习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引导课中读悟批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课堂学习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决定阅读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读悟批注。学生在理解一篇课文时,往往要加强和文本的对话、沟通,对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和填充,才能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教师须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创造性的评价和赏析,体现学生在课文阅读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主观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价值[4]。但是小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能力都非常有限,在解读课文时,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和思维方式,往往不能正确领悟文章的内涵和思想。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引导和指导作用,结合课文内容、教学目标找出训练的重点,设计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加强探究,从文章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加工、分析和处理,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联想自己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来理解文章。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赏析点入手,加强对相关句子、词语等的赏析,做好批注,更深刻理地解文章,体会文章的思想。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时,教学一开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标注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将“五角星”标注出来后,教师提问学生,是哪里的五角星,让学生认识到这篇文章主要是讲解苹果里面的五角星。文章一开头描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那么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引导学生抓住“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这句话中描写小男孩的重点词语,如“跑来”“差不多每天”“报告”“显示”等,让学生思考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很快就能够知道小男孩是一个好奇心强、天真活泼的孩子。文章中其他的地方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加深理解,让学生自主读书,掌握阅读的有效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3.加强课后扩展批注

课后巩固也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加强课后的拓展批注,能够引导学生复习课文,并对自己的批注方式进行总结概括。课堂上的批注方式和阅读思考方式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但是学生自身有没有掌握却是未知的。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课内阅读的批注引导,还要将这种批注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后学习中。课后迁移批注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教师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采用一套相同的批注方法,但是却一定要让学生灵活应用批注方法来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将课堂中使用的批注阅读方法灵活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真正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例如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刻苦的故事。教师采用批注式阅读教学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来读一读关于牛顿、华罗庚等名人努力学习的故事,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更好地发挥文章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养成从小勤奋学习的习惯。课外阅读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要和课内阅读中的保持一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采用相同的批注式阅读方法来阅读。在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做好批注,写上自己的见解,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