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8 2:40: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强化理论
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
维纳成败归因理论
成败归结为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等原因,按照性质归属到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形成因素: 1. 直接经验; 2. 替代性经验; 3. 言语说服; 4. 情绪的唤起。 功能:
1.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2. 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3. 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4.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成就动机理论
德维克成就目标理论
成就目标就是成就行为的目的和原因,具有认知、情感和行为特征,代表人物德维克。
目标分类:掌握目标(学习目标、任务目标)和成绩目标(能力目标)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的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由低到高逐级上升,最低层次为生理需要,接着是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有利于培养学习动机的因素
1. 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1)要避免学生出现高度的焦虑;(2)要有合作化的教学取向; (3)要满足学生的一些合理要求,这可为促进学生发展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创造条件;
31
(4)要善于调节学生的情绪。
2. 适当的任务难度水平; 3. 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学习任务。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问题小而精;
(2)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 (3)有适当的难度; (4)要有启发性。
2. 设置合适的目标
3. 控制作业的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 表达明确的期望
5. 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6. 合理运用外部奖惩 7. 有效运用表扬
8.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概念教学的具体方法
1. 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 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3. 正例与反例的辨别; 4. 运用变式; 5. 恰当地运用比较。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 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4. 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 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习迁移的分类
1. 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
零迁移:两种学习不发生影响。
2. 顺向迁移、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
逆向迁移:后面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
3. 水平迁移、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处于同一抽象和概况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4. 一般迁移、特殊迁移
一般迁移: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态度和动机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特殊迁移: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5. 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重组性迁移
同化性迁移: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顺应性迁移: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
32
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重组性迁移: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之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 迁移理论 1. 形式训练说; 2. 共同要素说;
3. 概括化理论; 4. 关系转换理论; 5.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6. 产生式理论。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1. 改革教学内容,促进迁移; 2. 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 3.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迁移意识;
4. 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认知策略 1. 复述策略; 2. 精加工策略; 3. 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
1. 计划策略; 2. 监控策略; 3. 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1. 时间管理策略; 2. 外援资源管理策略; 3. 环境管理策略; 4. 心境(努力)管理策略。 3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
教学评价的功能 1. 诊断功能; 2. 反馈功能; 3. 导向功能; 4. 检验功能。
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
(一)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功能
1. 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 2. 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
3. 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形成性评价功能 1. 改进学生的学习; 2. 为学生的学习定步; 3. 强化学生的学习; 4. 给教师提供反馈。
总结性评价功能
1. 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
2. 确定学生在后续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
3. 预言学生在后续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
4. 为制订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二)根据评价采用的标准,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三)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分为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
(四)根据评价方法的不同,分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小学教学评价的步骤及方法
33
1. 建立评价目标
(1)与学业成就直接相关的评价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情意目标);
(2)与学业成就间接相关的评价目标(学生的智能、性格倾向、环境、身体)。
2. 搜集评价信息 (1)观察; (2)检查作业; (3)考试; (4)家访; (5)轶事记录法。
3. 报告评价结果
(1)学业成绩以及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品质和特点;
(2)参加的课外活动以及个人兴趣及特长;
(3)学业成绩以外的品质与技能。
教学测验的标准 1. 效度; 2. 信度; 3. 难度; 4. 区分度。
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 1. 反思教学理念; 2. 反思教学过程; 3. 反思教学得失; 4. 反思教学再设计。
教学反思的主要类型
1. 根据教学的基本流程,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2. 根据反思的主体,分为自我反思和集体反思;
3. 根据反思对象,分为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
4. 根据教学理论深浅程度,分为理论反思和经验反思。
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 1. 行动研究法; 2. 自我提问法; 3. 教学诊断法; 4. 比较法; 5. 阅读新知法。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