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形成性考核)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4:09: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社会学概论》作业1答案一 填空卓 1 生活资料、人类自身 2劳动

3 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 4 社会性、相对性 5 宏观、微观

6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卓 7 正式、非正式

8 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较强的依赖生活期、较强的学习能力 9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0 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二 单选

1 B 2 C 3 C 4 B 5 A 6D 7 B 8 A 9 B 10 D电 三、简答:

1 社会学的基本特征答:(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

(2)社会学的研究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3)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4)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5)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2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答:(1)需要是人的本性。全 (2)人与动物、人性与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电 (3)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的三阶段。

3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答:首先,双方需求的互补性影响了个人之间的交往。 第二,态度的类似性。双方对待某些事情的相似的态度,更容易使双方走到一起。卓越 第三,双方距离的远近。较近的距离更有利于双方的交往。第四,交往频率。偶尔的交往不能建立起固定的关系,人际关系只有通过频繁的交往才能建立起来。 4答:(1)传授生活技能。 (2)教导社会规范

(3)指点生活目标 (4)提供角色人选 四、论述

1、论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答案要点:

第一,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全/第二,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有区别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哲学的历史观,属于哲学的范畴,而社会学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 第三, 社会学的科学研究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源泉之一。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 举例说明角色扮演及过程 答案要点:

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卓越人社区-全国最大 角色扮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v(2)培养角色意识。(3)实践角色规范和表现角色行为。

《社会学概论》作业2 一、填空 1 初级社会群体、次级社会群体# | 2 库利

3家庭、儿童游戏群体、邻居卓A 4 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全国F 5 交换电大 6 滕尼斯全国大学生交流社区, P1 }+ n+ m, B9 E\ 7固定的目标、规范的章程、必要的物质设备

8城市人口的增加以自然增长为主城市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大、2I城市发展不平衡 9 财富、声望、权力 10 剥削

二、单选全国大学 1 B 2D 3 A 4 C 5D 6 A 7 A 8B 9 C 10D 三、简答题 1 社会群体的特征

答:(1)社会群体具有直接、明确、持久的成员关系(2)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w (3)群体成员具有某种共同的行为期待与行动能力

2.答:科层制的正功能:科层制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即它可以实现组织运转的高效率。

科层制的负功能:韦伯的科层制是纯粹理想型的,它没有考虑到组织环境变化对组织运行的影响,也没有考虑组织成员的多种需求。所以,有人认为完全按照科层制去管理组织,可能会降低组织效率从而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3 社区的构成要素(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

(2)一定的有界限的地域。 (3)共同的社会生活。 (4)有自己的社区文化。

(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M 4 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工的关系 社会分化基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在古代社会,人类经过三次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大大的发展,这就促使整个社会引起分化,使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在这之后,经过商业革命和产业革命,生产力飞跃发展,社会分工愈来愈细,社会分化的现象也就愈来愈复杂了。卓越 四、论述 1、答案要点:

传统中国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的特征: (1)婚姻的目的是传宗接代,生儿育女 (2)采取包办的方式缔结婚姻 (3)强调“门当户对”,注重经济利益 (4)推崇“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权力原则 (5)婚姻家庭的建立必须遵守一套固定的程序和规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婚姻家庭制度所取得的历史进步 (1) 婚姻家庭发生了革命性变迁 (2)我国家庭听功能发生了变化

2.答案要点: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农村人口流向城市是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工业经济的发展。首先是农业的发展为城市的发展准备了基础。近代以来,工业

化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化。近现代工业要求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依托,要求便捷的交通、运输及商业服务,这些只有在城市中才能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为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提供了现实条件。农村的推力与城市的拉力相结合,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这导致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

(2)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及社会管理机构的完善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3)城乡差别,城市中较高的物质生活水平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吸引农村居民向城市流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