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国家概况》- Chapter 32 Society and Culture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1:38: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三十二章 澳大利亚社会和文化

在十九世纪,澳大利亚仍然是英国的殖民地,它建立在欧洲文化,主要是英国文化的基础上。到了20世纪中期,它成为一个独立的、先进的工业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一直朝着多元文化发展。在二百年多一点的时间里,澳大利亚经历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变革。

Ⅰ.土著人与澳大利亚社会

我们在第二十八章里已经叙述了早期欧洲移民对土著人的影响。那么,土著人今天在澳大利亚社会中怎样生活呢? 在1991年进行人口普查时,土著人和托雷斯海峡岛上的居民人数是 265,378人,占总人口的1.5%。大约66%的土著人生活在乡村和遥远的人烟稀少的地区。

今天,土著人和托雷斯海峡岛上居民仍是澳大利亚社会中最贫穷的一个阶层。只有不到一半达到工作年龄(15岁以上)的土著人有工作。而全国62%的人有工作。在被雇用的土著人中,大多数从事技术要求低、工资待遇也较低的工作。土著人失业人数至少是全国平均失业率的五倍,土著人的收入仅是其它澳大利亚人收入水平的一半。土著人的死亡率是全国人口死亡率的两倍(指的是西澳大利亚金伯利的土著人)到大约四倍(指的是新南威尔士乡村地区的土著人)。土著人比非土著澳大利亚人寿命短,在金伯利,据估计男性寿命为61 岁,女性寿命65岁。从1980年到1981年,新南威尔士乡村地区的男性土著人寿命仅51岁,女性59岁。虽然自那以后土著人的寿命有所提高,但仍远远低于非土著澳大利亚人(男性74岁,女性80岁)。

土著人祖祖辈辈被迫住在保留地,与别的种族隔开。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政策发生了大的转变,新政策是要使他们与广大的非土著人同化。隔离和控制他们的歧视性立法在20世纪60年代被取消了。1962年土著人获得了选举权。在1967年的全民公决中,绝大多数票同意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各州共同行使为土著人立法的权力。

1972年惠特拉姆工党政府上台。该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承认土著人和托雷斯海峡岛上居民作为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独特地位;承认他们有权决定自己事务。从1975年到1983年,弗雷泽政府继续执行工党的各项政策,并于 1976年通过了土地权(北部地区的土地)法案。大多数欧洲人在十八和十九世纪建立的殖民地,大多数都在某种程度上承认土著人对于他们所居住的土地拥有土地权,但在澳大利亚不是这样。在20世纪70年代初,澳大利亚土著人发动了一些运动,要求承认他们的土地所有权。实际上,这场为土著人争取土地权力的斗争开始于1966年5月葛雷恩德基部落举行的斗争。这场斗争一直继续到20世纪70年代,到了20世纪70年代,要求土地的斗争已变成了政治问题,一些澳大利亚人也为土著人利益而积极活动。1971年4月,伊尔克拉部落向澳大利亚法院提出土地权力的要求,但要求被驳回。这标志着为争取土地权的政治运动的开始。

近年来,土著人土地权的问题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对土地权持反对态度的是从事采矿业和畜牧业的人、自由党和国民党的一部分成员以及一些基督教团体。他们认为把土地交给土著人是没有必要的,也是歧视性的。他们争辩说,把土地交给社会的一个阶层(在此例中是土著人),就会限制社会上其它阶层使用土地的权利,他们认为,这是不公平的。

在1983年大选的竞选中鲍勃·霍克曾答应,如果他当选,将签署一个条约,承认土著人是澳大利亚大陆的初始的所有者,这个条约叫马卡拉塔条约。 \马卡拉塔\来自土著人语言,意思是\争论的结束,正常关系开始\。但在鲍勃 ·霍克的第一届任期,什么事情也没发生。1985年在他第二次竞选时又重复他的许诺,结果又是什么也没发生。然而,1992年6月澳大利亚高等法院作出了一项裁决,后来被人们称为马博裁决。高等法院的裁决承认托雷斯海峡的墨累岛居民对他们的土地拥有并且继续拥有土地权。马博是土著人的名字,他把土地权这一案件带到了澳大利亚高等法院,并为之斗争,直到1990年他去世。1993年下半年,吉廷

政府接受了马博裁决中的许多含义,提出了《土著人土地所有权法》。经过与土著人和托雷斯海峡岛上居民、各州和地区政府以及采矿、畜牧和其它行业的人们的讨论谈判,这项法律最后终于被通过了。

马博裁决被赞喻为一个里程碑,因为它承认,从法律上讲,在欧洲人移民进来时澳大利亚并不是无人居住。换句话说,它拒绝了澳大利亚不是任何人的土地这种概念。根据马博裁决,对于政府没有依法征用或土著人仍与其有传统联系的土地、土著人和托雷斯海峡岛上居民仍享有所有权。

近些年以来,土著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有所提高。但在他们获得与非土著澳大利亚人的真正平等之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Ⅱ.澳大利亚向多元文化社会的过渡

多元文化主义这个词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加拿大创造出来的。1973年被澳大利亚正式采用。作为一项政策,多元文化主义承认,澳大利亚人有各自不同的背景,对那些讲不同的语言或有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需要特殊对待和提供特殊服务,换句话说,根据多元文化主义,流动的群体可以讲他们自己的语言,保持他们自己的风俗习惯。

澳大利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移民史。澳大利亚的第一批移民就是土著人,他们大约在四万年前或是更早的年代到达澳大利亚,他们是第一次移民浪潮。第二次移民的浪潮是1788年第一船队到达开始的,从1788年到1945年,移民主要是英国人和爱尔兰人。第三次移民浪潮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那以来,在澳大利亚社会占主流的英国特性受到了挑战。来自世界上不同的非英语地区的新移民已改变了澳大利亚的社会。最近来自印度支那难民的移民浪潮更进一步改变了澳大利亚社会的性质。

在过去50年间,来自几乎200个国家的近500万人在澳大利亚安家落户。现在每十个澳大利亚人中有四个是移民,或是移民的第一代孩子,他们当中有一半是来自不讲英语的国家。近13%的澳大利亚人的双亲出生在海外,从1991年到1992年,来自东南亚和东北亚的移民占了澳大利亚移民的41%。今天澳大利亚是由许多种族的人构成的,他们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经济和社会背景。现在他们被允许保留他们自己的文化和传统。这些是过去50年间澳大利亚社会中发生的重要变化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对澳大利亚的移民定居法进行修改,移民群体的性质和构成就不会发生这些变化。

当澳大利亚的各个殖民地在1901年联合起来建立联邦时,\白人澳大利亚\政策(1901年移民限制法)是这个新国家各种政策的基本原则。这一政策不但被所有主要政党遵循,而且导致了各种限制移民的法律。这些法律都建立在下述信条的基础上:

(1)移民必须加强澳大利亚人口的英国特性; (2)人口应保持白色人种。

换句话说,只有欧洲(尤其是英国和爱尔兰)人才允许移民澳大利亚,当移民在澳大利亚定居之后,他们都应接受白色澳大利亚社会的同化。

到了20世纪60年代,这种信念开始改变。1966年孟吉斯政府开始改革移民法,对非欧洲移民的入境和定居的种种限制进行了改革。六年后惠特拉姆政府正式终止了这个限制性的白人澳大利亚政策,并用一个非歧视性的移民政策取代它。至于定居政策,移民\同化\也被文化多元化主义政策--\多元文化主义\所代替。

下面是为什么\白人澳大利亚\政策被取代的主要原因:

(1)1945年之后许多年里,澳大利亚无法招募到足够多的移民,尤其招不到具有急需技能的移民。澳大利亚不得不从更多国家寻求移民。起初这个问题促使了接收意大利移民,但没有引来英国和爱尔兰移民。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欧洲以外的国家被越来越看作是移民输出国,澳大利亚需要这些移民 剌激经济并给澳大利亚工业和商业带来新技术;

(2)人道主义问题和国际压力,也促使了近期的澳大利亚政府接纳了大量的难民。在20

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这些难民绝大多数来自南亚和东亚。

(3)公众舆论变得更能容忍来自欧洲之外的移民。公众舆论对这样一种事实也表现出了更深刻的理解:澳大利亚经济和安全与亚洲,尤其是东南亚是紧密相联的。这就导致了这一认识的不断提高:澳大利亚必须与亚洲各国人民和睦相处,而实行\白人澳大利亚\这样的种族主义政策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自20世纪70年代早期以来,澳大利亚一直实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这项政策承认,移民给澳大利亚社会带来了许多贡献。

在过去,同化政策意味着要立即采取行动,使移民脱离他们原来的文化、社会行为和语言,移民必须忘掉\祖国\而接受英裔澳大利亚人的生活方式。这样的政策根本行不通,并且引起了许多移民之间的冲突和紧张关系。

多元文化意味着接受这些文化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但没有削弱澳大利亚社会的凝聚力,而且还被认为增强和丰富了澳大利亚社会的机体。

但在实践中,真正的多元文化主义发展很慢。对文化多样性的认可,并不总是有助于移民在就业和受教育方面得到平等待遇。它也没有大量地减少专门针对南欧和亚洲移民的歧视和社会偏见,虽然这种歧视和偏见不是正规的,有些人仍坚持认为,文化差异会助长种族间紧张关系和削弱社会凝聚力及国家的团结。近几年进行了几次关于移民和多元文化主义的大辩论,这样的辩论将来很可能还会发生。

Ⅲ.妇女在社会中的作用

在过去50年代间,妇女在澳大利亚社会中的作用发生了一些重大变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妇女们接替了男人们去打仗而空下的工作岗位。但战后,人们希望这些妇女撤离这些工作岗位并回到她们在家里的位置。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后繁荣期间,城市郊区迅速扩大,出现了所谓的\郊区梦\。这就是说,人们想要的是在郊区有一幢房子和汽车,妻子呆在郊区的家中照看孩子,丈夫出去工作赚足够的钱来养家。

到了20世纪60年代晚期,这种模式开始变化。从那时起更多的妇女参加工作,把她们的孩子留给别人照料。还有些妇女做通常被认为是适合男人的工作。妇女的作用不是再被看作只是待在家中,走出家门去工作越来越被看作是人们共同的责任。这些变化的理由包括下面几点:

(1)战后繁荣的结束导致了失业人数的增加和生活水平迅速改善的停止,许多家庭发现,一个人的收入不够维持他们想要的生活水平;

(2)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妇女解放运动产生的影响,促使许多妇女寻求自己的事业和较好的教育。

在惠特拉姆政府的领导下,男女同工同酬的立法被通过,成立了妇女咨询机构,妇女保健及其它服务中心得到政府资助。在霍克政府上台以后,妇女工作又有许多成就。这些成就包括1984年性别歧视法的颁布和1986年的肯定行法(妇女平等法)。肯定行法给妇女、黑人或其他找工作时经常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以优先权。由于肯定行法,妇女就获得更多的工作和成功机会。

在近几年,在联邦和州政府机关工作的妇女人数大大增加了。1993年选举以前,在联邦议会有29名妇女,包括19名参议员(25% )和10名众议员(7% )。然而这个数字只占全体议员的13%。在州议会妇女只占全体议会成员的11%。

尽管一系列的改革使20世纪60年代的许多澳大利亚妇女能够做她们的母亲不能做的事,但性别不平等今天在澳大利亚社会中仍然存在。可以说澳大利亚今天仍然是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以劳动就业为例,性别的不平等仍能在下面几个方面看到:

(1)大约三分之二的女工是在五种职业群里:销售和店员、职员、教师、护士和社区工作人员。这些职业一般被认为是妇女在家庭中的传统作用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