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师范学院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22:10: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南阳师范学院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090101 农学(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方向)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能够为国家(尤其豫西南)经济发展服务的复合型(应用型兼研究型、创业型兼技术型)的本科农业工程技术人才。使学生具备坚实的农产品加工与营销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系统了解现代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规律,掌握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制造技术和营销战略,足以胜任在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领域内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农产品安全监测监察、卫生防疫和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环保、商检等方面工作的人才。

四、培养标准和毕业要求

培养标准:本专业学生实施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方案。主要学习生物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营销学等方面的基本学科知识培训、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

综合能力与基本素养:具有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食品营养分析检测、食品安全检测、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市场营销的基本素养与和综合能力。

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综合能力:

1、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应用科技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能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作物识别、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作物遗传特性与性状分析、作物栽培与耕作、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代农业技术、农业加工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具有用创新思维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3、全面掌握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作物生长发育、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现代农业技术等方面的试验设计、研究方法及基本实验技能;

4、掌握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扎实、能力突出,能够进行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与营销方面的工作,满足国家(尤其豫西南)相关产业发展对卓越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5、具有通识性文学、历史、哲学、生命伦理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现代农业及相关产业信息的分析方法和技术,能力突出、身心健康;

6、熟悉与本专业方向相关的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7、了解作物栽培与耕作、作物育种、种子生产与检验、现代农业等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8、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创新型科学思维能力,具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修满课程计划规定的170学分方能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南阳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者,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五、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一级目标 二级 目标 工具性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 人文社科知识、法律法规基础 学科基础知识 专业 知识 三级目标 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技术应用知识,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 基本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及逻辑思维知识。 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重要思想与基本原理、具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 掌握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土壤肥料学、农产品加工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耕作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农业生态学、农产品加工工艺学、食品营销学等方面的知识。 实现方式 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英语及文献检索。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 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开设相关课程,理论学习,实践训练。 专业知识 获取知识的能力 应用知识的能力 综合能力 创新能力 作物栽培学、耕作与农业生态学、作物育种与种子学、农业生态学、农产品加工原理、农产品营销学等专业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专业的实习、实训与实践。 获取本专业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挑战杯、备自我学习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并灵活运用所学知专业课程设计、社会实践锻炼、教学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利用检索工具获取和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实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 习、毕业论文。 能够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知识,对农业及相关部门或单位与农学有关的方针、及毕业实习、课外科研、创业大赛、政策和法规及现代农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科技竞赛等。 展动态和行业需求,具备较强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 有创新意识,对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及所研究领各种讲座、讨论会、大作业,大学生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一定了解,敢于涉足国际最创新活动,科技竞赛,生产实习,毕前沿的科学研究领域 。掌握进行创造活动的思维方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 法,能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索能力 各种创业大赛、学生课外科研及其他集中实习和实践环节。 团队合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及适应社会能力,能够与作能力、人沟通,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 创业 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能力 力。 思想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奉献祖国和人类德素养 发展的意识和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全的法制意识。 文化 素养 有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及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基本 素养 专业素养 科学素养 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本专业所需的技术基础及专业知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现代社会的竞争意识、环境意识、价值效益意识、求实创新意识,能从事本专业至少一个专业方向的技术工作。 实践素

具有较强的实验设计、农业工程设计和操作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和工程实践、工程综合能力。 3

创业教育实践,创业讲座;课外科研、生产实习等课程。 入学教育、陈嘉庚精神课程及其他各种人文及思想品德课程。 相关课程和实践、文化素质选修课程、毕业论文。 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毕业实习、课外科研等。 课程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课外科研、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