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内容讲解演讲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4:48: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老子》内容讲解演讲稿

《老子》第二十二章内容 高二九班 余天一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由我来为大家讲解老子第二十二章的内容。 在开始我的讲解之前,我想简单给大家再复习一下《老子》的相关文学常识:老子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创始人,被道教尊为教祖。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不消耗,《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那么我今天所讲的第二十二章,是处在\道经\的部分的,所以这篇文章的以\道\为中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文本。 个人认为,可以将第二十二章的内容分为三个层面: 1.由\曲则全\至\多则惑\这六句话涵盖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范围,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正反互动所讲的是让人们领悟相反相成的道理。 \洼则盈,敝则新\意即低洼将可充满,敝旧将可更新。「洼则盈」是指有低洼才可以充满。下雨的时候,雨水一定是先填满低洼的地方,而高且平的地方是存储不了雨水的。\敝则新\是指旧的才能更新。譬如我们下载了一个最新版本的手机软件,你要再进一步更新它,对不起,手机屏幕上只会出现几个字:\当前已是最新版本\而要是你的软件一年没更新,有一天你突然要去更新,这时手机才可以帮你更新到新版本。这就是相反才能够相成的道理。\曲则全,枉则直\意即弯曲才可保全,委屈才可伸展。这是一种辩证法,如果已经「全」了的话,就无法再全了,所以要随时保持曲的姿态,才得以保全。同样,要发展必先委屈。《易经》有一

句话,说「潜龙勿用」,意思是水中龙初生要先潜伏,不能急于\飞和走\「少则得,多则惑」,意即少取反而获得,多取反而迷惑。假如杜总让你一晚上,把所有高二下学期数学书的内容都自学了,然后第二天要抽查提问,那么当他抽查的时候,我们只能是\神兜兜的\答不起来的。为何?因为一晚上所要学习的内容太多,完全无法消化。「少则得」可以解释成因为少,所以可以完全吸收消化。\多则惑\是因为无法理出头绪,\则\字有辩证法上的正反互动之意。 2.跳脱人我对立的框线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意思是因此,圣人坚守着\道\来作为天下事物的准则。\一\是指整体,也就是指\道\作为一个整体。这里我想讲一下\圣人\这个词。我们的印象中,\圣人\一词就是指那些品德高尚,高不可攀之人,它的意思似乎是统一的,但其实,\圣人\在不同的学派中,其含义是不同的。就拿我们所熟知的道家与儒家来说吧。道家里的圣人是指悟\道\者,能够体会\知\能够\行\以\道\作为立身处世的准则的人。而儒家则是身先天下者,为百姓谋福利者,都能被称为圣人。由此可见,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其含义是不相同的。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在这里老子采用了相反的手法,来说明生存的道理。 \夫唯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意及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与他相争。个人认为,此处所讲的这段话的本意并不是告诉我们\争\与\不争\而是一种大局观。也就是说,当你锁定了一个高远的目标之后,在你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不应该因为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而处处与别人相争,而应该选择\不争\不断磨练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做到\天下莫能与之争\真正的保全之道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归之\是指能够善度一生,让自己回到生命的最后归宿。 老子说:\抱一为天下式\就等于人生面

临的一切相对,有\一\的话就可以化解。人生的挑战也就在这里。如果能掌握\一\也就是统一的整体的话,什么困难都不会有,会得到平衡的机会,从而保全自己。

这三个层次,看似层层递进,但其实最后又回到了\曲则全\这一个点上,不过其也不仅仅是在说委屈才能得到保全,而是将范围扩大,内涵加深,告诉我们拥有整体观的重要性。想必听完我的讲解之后,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收获吧。

谢谢! 《老子三章》 高二(7)班 张欣悦

今天我们讲的是老子三则中的《道德经》八十章,我的演讲主要围绕\为什么\这个词展开。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原文。

\小国寡民\这里的小和少皆为使动用法,句意为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

\使有十百人之器而勿用\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人们的生活朴素自然,少量的工具即可满足一切需要,无须极多的器具,‘什伯之器’也就派不上用场。就如\修浑沌氏道术\的汉阴丈人,为了载道的需要,宁可抱瓮下井取水灌溉,而拒绝运用灵便的桔槔,这里的\使有十百人之器而勿用\想也似之。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这里没有\食税之多\求生之厚\的统治者了,人民不会忍饥挨饿了,自然会乐其人生、享其天年了,人民的生活安宁自足,因此这里的人民才会爱异生命、看重生死,才无需如\适彼乐土\般背井离乡地向远方迁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