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0 13:28: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研究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面对纷繁的价值取向,如何在尊重多样化价值取向的同时,引导当代中国大学生去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及落实情况,增强对大学生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作者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法,选择西安培华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学院和中兴电信学院大一、大二的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问卷296份,有效问卷数占98.7%。结合个别访谈,调查结果为:

1.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上,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性认知欠缺、情感认同偏弱调查显示:有98%的大学生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提法,67.6%的学生认为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分必要,但当被问及“你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时,了解和知道的学生占18%,理解模糊的占34%,完全不知道的占48%。这个调查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层次,停留在口号的层次,并没有实行深入研究和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性认知是偏低的。当问到“你是否赞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时,有10.7%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现在已经过时,无法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共同理想问题上,45%的学生对“社会主义终究能够战胜资本主义”的看法上表示难以判断;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上,绝大多数同学非常赞同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我国社会生活的主流价值观点,但是还有部分大学生存有美丑荣辱不分的现象,如在对“大学生求职简历造假”的问题上,19%的同学表示对这种行为“能够理解”。这些情况说明,当代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方面还存有着一定水

准的情感缺位,他们还不能从个人内心的情感出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行积极的体验、感受、认同2。

2.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方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有知行脱节的现象调查发现:在知的层面上,当代大学生中的绝大多数人确立了准确的核心价值观,他们能从理论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并没有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在行动上有比较大的差别,知与行不能够统一。比如绝大多数同学都认同“公民应该服从法律的要求和制度的安排”这个核心价值观,但在行动上差别较大,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不遵守校纪校规的现象屡有发生。再比如,在“如何看待大学生考试作弊”这个问题上,有38%的大学生表示“能够理解”,这说明大学生在诚信问题上存有知行脱节的现象。当问到“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动机是什么?”,55%的大学生认为入党能够为求职、晋升提供更多的机遇,25%的大学生表示是随大众、跟风,只有20%的大学生认为能够为他人和社会多作贡献,这说明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个人化”“功利化”比较明显。当问到“看到校园内有不文明行为,你会怎样”时,15%的同学选择“不会制止”,60%的同学选择“视情况而定”。以上这些现象说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不佳,没能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知与行严重脱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缺乏有效的载体和途径,具体措施落实不够调查显示,高校在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比较单一,主要表现为单一的说教和灌输,并没有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展开。“假“”大”“空”现象仍然存有。如在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渠道时,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占到68%,选择电视、报纸和网络的占55%,选择其他的占28%。可见,思政课和媒体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这种大而化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缺乏因地适宜的针对性,学生没有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另外,现在绝大多数高校侧重于注重课堂教学和科研工作,很少会花费大量工夫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忽视了校园文化在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原因分析

1.社会大环境当今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思想活跃、文化交融、观点碰撞的时代。以经济世界化为基础的世界化不但增强了各国的经济联系,同时也密切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交往。在文化引进交流的同时也给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价值观点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在出口经济或科技产品的同时也对外强势输出文化产品和价值观点,搞文化霸权主义。发展中国家因为经济科技方面的落后,在文化交往中也处于被动地位,文化冲击严重。调查发现,有70.1%的大学生认为“多元价值观的冲击”是影响大学生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主要因素;69.3%的大学生认为外来思潮的负面影响是当前部分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淡薄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因为其在人生阅历上面的不足和价值观的不成熟,难以对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实行理性辨别,对西方文化宣传的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等价值观点深受影响,甚至对我国传统文化感到怀疑,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产生了困惑与怀疑,从而影响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行,社会舆论助长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宣扬,一些不良思想在学生中蔓延,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

2.学校教育偏差长期以来,虽然教育者在教学与研究工作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价值观教育的收效甚微。这与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多注重向受教育者灌输理论知识,而较少注重他们的实践相关。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依托于课堂讲授的教学形式,而这种方式又过度强调对理论的识记,而忽略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实践教育。当“知”与“行”的天秤向“知”倾斜时,这势必会导致大学生缺乏实践的经验和体验,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性理解与感性实践剥离,价值观教育脱离实际,不符合“以理解促实践,以实践发展理解”的理解规律。这样一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