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8:02: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模具行位设计
1 常用行位机构类型
对有侧向分型、抽芯的机构统称行位机构。行位机构类型较多,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各类行位结构的使用特点,常用行位机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1)前模行位机构 (2)后模行位机构 (3)内行位机构 (4)哈呋模机构 (5)斜顶、摆杆机构 (6)液压(气压)行位机构
2 行位设计要求
(1)行位机构的各组件应有合理的加工工艺性,尤其是成型部位。一般要求:
a.尽量避免出现行位夹线。若不可避免,夹线位置应位于胶件不明显的位置,且夹线长度尽量短小,同时应尽量采用组合结构,使行位夹线部位与型腔可一起加工。如图7.2.1a,7.2.1b所示。
b.为了便于加工,成型部位与滑动部分尽量做成组合形式。如图7.2.2所示。
(2)行位机构的组件及其装配部位应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
行位机构一般依据经验设计,也可进行简化计算(计算参阅第五章5.3节),为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一般情况采用:
A.结构尺寸最大。在空间位置可满足的情况下,行位组件采用最大结构尺寸 B .优化设计结构。例如以下几种情况
1)对较长行位针末端定位,避免行位针弯曲,如图7.2.3
2)加大斜顶的断面尺寸,减小斜顶的导滑斜度,避免斜顶杆弯曲,如图7.2.4所示,在胶件结构空间“D”允许的情况下,加大顶的断面尺寸“a”“b”,尤其是尺寸“b”,同时,在满足侧抽芯的前提下,减小角度“A”,避免斜顶在侧向力的作用下杆部弯曲。
3)改变铲鸡的结构,增强装配部位模具的强度。如图7.2.5a ,7.2.5b ,7.2.6a 7.2.6b所示。
4)增加锁紧,提高铲鸡的强度。 (3)行位机构的运动应合理
为了行位机构可以正常的工作,应保证在开、合模的过程中,行位机构不与其它结构部件发生干涉,且运动顺序合理可靠。通常应多考虑以下几点: A.采用前模行位时,应保证开模顺序。如图7.2.7,在开模时,应从A—A处首先分型,然后B—B处分型。
B.采用液压(气压)行位机构时,行位的分型与复位顺序必须控制好,否则行位会碰坏。图7.2.8中,只有当锁紧块2离开行位后,行位机构才可以分型,合模前,行位机构须先行复位,合模后由锁紧块2锁紧行位。图7.2.9中,由于行位针穿过前模,须在开模前抽出行位针,合模后行位机构才可复位,由油缸压力锁紧行位。
C.行位机构在合模时,防止与顶出机构发生干涉。
当行位机构与顶出机构在开模方向上的投影重合时,应考虑采用先复位机构,让顶出机构先行复位。(复位机构参见第八章8.6)
D.当驱动行位的斜导柱或斜滑板较长时,应增加导柱的长度。
导柱长度L>D+15mm 如图7.2.10所示
加长导柱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在斜导柱或斜滑板导入行位机构的驱动位置之前,前后模已由导柱、导套完全导向,避免行位机构在合模的过程中碰坏。 (4)保证足够的行位行程,以利于胶件脱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