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公共课程《实用现场急救技术》题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8 18:39: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您回答的以下题不正确:

1.脊柱的连接不包括:

2.下列神经中,不属于颈丛分支的是: 3.使用单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

4.现场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前应将伤病员的气道打开( )为宜 5.对于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现场首选的止血方法是 6.上止血带连续阻断血流时间一般不超过: 7.心跳骤停的主要诊断标准下列正确的是 8.有关人工呼吸,以下哪项说法错误 9.创伤伤员体位不正确的选择是

10.自动点击除颤(AED) 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11.补充血容量是抗休克的基本措施,但对以下哪一种休克补液要慎重: 12.中暑的诱发因素包括,除外:

13.发生地震,房屋晃动,你正在室内,哪种逃生方法是错误的:

14.男性,体重50Kg,躯干部、双臀及双大腿Ⅱ度烧伤,双小腿及双足Ⅲ度烧伤,第一个24小时应补充的胶体量是 15.溺水进行现场急救时:

16.适于采用包扎疗法的烧伤创面是:

17.院前急救时根据出血性质采用不同的止血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8.Ⅲ度烧伤,下列正确的是

19.用指压止血法控制头颈部、额部出血时,需用拇指按压: 20.开放性骨折的正确处理方法为: 21.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包括:

22.男性,35岁,体重60kg,烧伤总面积为60%,伤后第一个8小时所需晶、胶体量是: 23.烧伤早期的休克主要原因是:

1.成对的脑颅骨: 2.男性生殖腺是: 3.( )是骶丛的分支

4.救治者对有脉搏成人患者只人工呼吸而不需要胸外按压成人的频率为 5.有关上止血带止血,下列哪项做法错误 6.对腹腔内脏脱出的伤员处理,错误的是

7.当人晕倒在地呈俯卧或侧卧时,应将其翻转成仰卧位,以下步骤哪项不对 8.小儿基础生命支持以下哪项不对 9.胸外心脏按压术哪项是错误的 10.休克的首要治疗原则是

11.休克治疗中,补充血容量一般应首选: 12.创伤伤员体位不正确的选择是

13.在没有血压计的事故现场,诊断休克的依据下面哪项不是 14.多发伤伤员出现下列情况,应首先抢救 15.止血带结扎止血时应每隔多长时间放松一次

16.出现批量伤员、人手缺乏时,对昏迷而有呼吸者,可采用 17.担架搬运时

18.伤口较深的出血止血方法正确的是

19.自动点击除颤(AED) 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20.判断休克程度最简便、可靠的指标之一是: 21.如果发生火灾,你的第一反应是:

22.院前急救时根据出血性质采用不同的止血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3.在现场对急救伤员进行标志时,黄色标记是指: 24.Ⅲ度烧伤,下列正确的是

25.水是人体内液体的主要成分,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约占体重的:

26.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包括: A型题

1.休克的发生主要由于

A.中枢神经系统在剧烈震荡与打击下由兴奋转入超限抑制 B.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 C.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与麻痹

D.血量减少,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 E.重要生命器官低灌流和细胞功能代谢严重障碍

[答案] E [题解] 休克的本质不是交感衰竭导致血管麻痹而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器官的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理过程。 2.过敏性休克属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混合型变态反应

[答案] A [题解] 给过敏体质的人注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这种休克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与IgE及抗原在肥大细胞表面结合,引起组胺和缓激肽大量入血,造成血管床容积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3.以下哪种情况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A.大面积心肌梗死 B.急性心肌炎 C.心脏压塞

D.严重心律紊乱 E.充血性心力衰竭

[答案] E [题解] 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脏压塞、严重心律紊乱都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引起心输出量明显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和灌流量下降,引起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呈慢性心衰改变,早期心输出量下降不明显,一般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4.成年人急性失血,至少一次失血量超过总血量多少才能引起休克? A.15% B.20% C.30% D.40% E.50%

[答案] B. [题解] 休克的发生取决于血量丢失的速度和丢失量,一般15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血量10%时,机体可以通过代偿使血压和组织灌流量保持稳定。若快速失血量超过总血量20%以上,即可引起休克,超过总血量的50%则往往导致迅速死亡。 5.失血性休克血压下降早期主要与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有关

B.低血容量引起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 C.血管紧张度下降、外周阻力降低有关

D.血液灌流不足、微循环血管大量扩张有关 E.细胞严重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答案] B [题解] 失血性休克早期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呈兴奋,全身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小静脉都持续痉挛,外周阻力增高。血压下降是与低血容量引起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 6.微循环的营养通路是

A.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微静脉 B.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C.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D.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E.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答案] B [题解] 营养通路是经过后微动脉到达真毛细血管网的通路。 7.正常微循环中经常开放的通路指 A.直捷通路 B.迂回通路 C.营养通路 D.动-静脉短路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题解] 直捷通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血流速度较快,其主要功能不是物质交换,而是使一部分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而进入静脉,以保证血液回流。 8.正常微循环中经常关闭的通路 A.直捷通路 B.迂回通路 C.营养通路 D.动-静脉短路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题解] 动-静脉短路是吻合微动脉和微静脉的通道,在功能上不是进行物质交换,而是在体温调节中发挥作用。在正常微循环中动-静脉短路经常处于关闭状态。

9.正常真毛细血管血流的调节主要与 A.交感神经的支配有关

B.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自身节律性舒缩有关 C.局部体液因素有关 D.全身体液因素有关

E.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收缩有关

[答案] C [题解] 正常生理情况下,全身血管收缩性物质浓度很少变化,微循环血管平滑肌特别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有节律的收缩与舒张,主要由局部产生的舒血管物质进行反馈调节,以保证毛细血管交替性开放。 10.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开放的血管可有 A. 微动脉 B.后微动脉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D.动静脉吻合支 E.微静脉

[答案] D [题解] 在休克的早期,全身的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小静脉都持续痉挛,大量真毛细血管网关闭,开放的毛细血管数目减 少,毛细血管血流限于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开放,组织灌流量减少,出现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的情况。 11.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先抑制后兴奋 C.先兴奋后抑制,最后衰竭 D.改变不明显 E.强烈抑制

[答案] A [题解] 在休克各个时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都处于强烈兴奋状态。 12.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引起微循环血管收缩最主要的体液因素改变是 A.血管紧张素Ⅱ↑ B.加压素↑ C.儿茶酚胺↑ D.MDF↑

[答案] C [题解] 出现微循环血管持续痉挛的始动因素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已证明休克时血中儿茶酚胺含量比正常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13.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 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D.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E.少灌少流,灌多于流

[答案] D [题解] 在休克的早期全身小血管都持续痉挛,口径明显变小,其中主要是毛细血管前阻力(由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组成)增加显著,大量真毛细血管关 闭,微循环内血流明显减慢,毛细血管内血流限于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开放,组织灌流量减少,出现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的情况。 14.休克缺血性缺氧期,下列哪一项变化不存在? A.微动脉收缩 B.后微动脉收缩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D.微静脉收缩

E.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答案] E [题解] 缺血性缺氧期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都收缩,但在动-静脉吻合支上β受体分布密度较大,缺血性缺氧期动-静脉短路是开放的。 15、 休克缺血性缺氧期的心脑灌流量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 C.无明显改变 D.先增加后减少 E.先减少后增加

[答案] C [题解] 缺血性缺氧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导致血液重新分布,只要血压不过于降低,心、脑血液灌流量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保证了主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16.休克缺血性缺氧期血液稀释的机制主要是 A.抢救休克时输液过多 B.肝脾储血库收缩 C.组织液返流入血 D.血液稀释疗法 E.血液重新分配

[答案] C [题解] 缺血性缺氧期由于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比微静脉对儿茶酚胺更敏感,导致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下降,使组织液进入血管,起到了“自体输液”作用,这是缺血性缺氧期血液稀释导致血细胞压积降低的主要机制。 17.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持续收缩可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