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主要病害与防治措施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3:12: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马铃薯主要病害与防治措施

摘要:本文阐述了马铃薯常见的几种病害及其为害的症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字:马铃薯;病害;防治措施 一、马铃薯干腐病

1、症状。块茎被害部分变色下陷,逐渐干缩,使薯皮形成同心圈状褶纹。病薯内部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最好薯肉变为深褐色或灰褐色,僵缩和干腐。 2、发病条件。病菌在土中越冬,自伤口和芽眼处侵入。高温潮湿易发生本病。贮藏条件差,通风不良利于发病。 3、防治方法

(1)生长后期注意排水,收获时避免伤口,收获后充分晾干再入窖,严防碰伤。(2)窖内保持通风干燥,窖温控制在14℃,发现病烂薯及时汰除。 二、马铃薯白绢病

1、症状。主要为害块茎。薯块上密生白色丝状菌丝,并有棕褐色圆形菜籽状小菌核,切开病薯皮下组织变褐。

2、发病条件。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通

过雨水、土壤及病株进行传播蔓延。在适度大地储藏窖,也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发病重的地块应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可进行水旱轮作效果更好。(2)深翻土地,把病菌翻到土壤下层,可减少该病发生。(3)在菌核形成前,拔除病株,病穴撒石灰消毒。(4)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追施硫酸铵、硝酸钙发病少。(5)调整土壤酸碱度,结合整地,每667m2施消石灰100~150kg,使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6)病区可用40%五氯硝基苯1kg加细干土40kg混匀后撒施于茎基部土壤上或喷洒5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混杀硫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隔7~10天1次。此外,也可用20%利克菌(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于发病初期灌穴或淋施1~2次,隔15-20天1次。 三、马铃薯黑胫病

1、症状。主要为害茎或者薯块,从苗期至生育后期都可能发病。种薯染病后腐烂成粘团状,不能发芽,或者刚发芽就烂在土里,导致不能正常出苗。幼苗感染此病后一般只能达到株高15~18cm。植株短小,节间短缩,或叶片上卷,褪绿黄化,或茎部变成黑色,

萎蔫失水而死。横切开茎会发现三条主要的维管束变成了褐色。薯块从脐部开始感染病,并且呈放射状向髓部蔓延,染病部为呈黑褐色,用手压挤时,皮肉不会分离,并且湿度大时,薯块会变成黑褐色,腐烂发臭,此病有别于马铃薯青枯病。

2、发病条件。温、湿度高低是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温暖潮湿条件利于病菌入侵。排水不良,灌水过多过频,土壤湿冷,植株衰弱,影响伤口愈合能力,降低抗性,则病情加重,收获后,在通风不良、高温高湿下贮藏,利于病害发展。 3、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2)选用无病种薯,建立无病留种田。(3)切块用草木灰拌种后立即播种。(4)适时早播,促使早出苗。(5)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特别是留种田更要细心挖除,减少菌源。(6)种薯入窖前要严格挑选,入窖后加强管理,窖温控制在1~4℃,防止窖温过高,湿度过大。 四、马铃薯青枯病

1、症状。发病初期,下部叶片白天萎蔫,傍晚恢复,两天后,不再复原,由下向上逐渐发展,4天后,病株茎叶萎蔫枯死。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白色细菌粘液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