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总结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22:10: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吴有性

一、生平和著作

吴有性,字又可,为明末清初著名温病学家。

吴氏生当明王朝行将倾覆之际,战争连绵,灾荒不断,疫病流行。吴氏目睹惨景,悉心研索,著成《温疫论》。 二、学术理论 (一)创温疫病因学说

吴氏否认疫病与六气及不正之气有关。指出除了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为邪致病之外,天地间还存在着另一类致病因素——杂气 2.杂气的种属与特异

吴氏透过现象探求本质,大胆得出科学的推论:引起疫病的病原戾气也是多种多样的。“天地之杂气,种种不一”

吴氏还认识到感受一种戾气,只能形成一种疾病。所谓“杂气为病,一气自成一病”。

杂气亦有偏中于人或某一动物,或某一脏腑这一特异性。 (二)系统论述温疫辨证

一般而言,邪气在经则为表,邪气入胃即是在里。今邪在膜原,正当经胃交关之处,是为半表半里。

温疫的传变,总的说来,传变方式可归纳为向表传变、向里传变和表里分传三种情况,往表传为顺,显示邪从外解,从里传为逆,是邪向深处发展。

(三)疫后养阴,不宜温补 喻昌

喻昌,字嘉言,号西昌老人。著作有《尚论篇》《医门法律》《寓意草》等书。

(四)大气论

因为大气的运动不息,才有风、寒、暑、湿、燥、火诸气的变化,才有生、长、化、收、藏的发展过程。喻氏根据天人相应的道理取类比象,他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人的一切活动,以及生长壮老的过程,都与人身大气有密切关系。 (一)“逆流挽舟”法治痢 (二)“畜鱼置介”法疗脱

他指出人身之阴阳,相抱而不脱,是因为“阳欲上脱,阴下吸之;阴欲下脱,阳上吸之”,从而维持着阴阳相抱而不脱的平衡状态。 (三)治单腹胀三法

创拟治臌胀三法,以纠医家之偏,“培养一法,补益元气是也;招纳一法,升举阳气是也;解散一法,开鬼门、洁净府是 也”

李中梓

(三)治泄泻九法

1.淡渗2.升提3.清凉4.疏利5.甘缓6.酸收7.燥脾8.温肾9.固涩

清代、民国初期 叶桂

一、生平和著作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生活于公元1667~1746年(清康熙六年~乾隆 十一年)。

(一)创立卫气营血论治大法,阐发温病病机 (二)久病入络论治

认为只要邪气久羁,必然伤及血络, 徐大椿

徐大椿,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生活于公元1693~1772年(清康熙三十二年~乾隆三十七年)。其著作甚多,有《难经经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学源流论》《伤寒类方》《慎疾刍言》《兰台轨范》《医贯砭》《洄溪医案》等十余种。 二、学术理论

徐氏一生勤于治学,善于思考,长于实践,著述甚丰。在中医学术领域颇多建树。

(一)溯源穷流,针砭时弊

“不知神农、黄帝之精义,则药性及脏腑经络之源不明也;不知仲景制方之法度,则病变及施治之法不审也”。所以医家之经典理论“犹之儒家的六经四子”,为医家必读之书。他要求医家“言必本于圣经,治必尊乎古法”。 吴瑭

一、生平和著作 吴瑭,字配珩,号鞠通。

吴鞠通的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创立了温病的三焦辨证论治纲领,并根据叶氏临证选药组方的特点,完善了温热病的清热养阴大法及其方剂,对丰富外感热性病的治疗方法,促进温病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王清任

(二)灵机记性在脑论

王氏继汪昂之后,进一步否定了“心主思”的说法,明确指出:“心乃出入气之道,何能生灵机,贮记性?”“灵机记性在脑”。 (一)瘀血证治 1.补气活血法 如补阳还五汤 2.活血化瘀法

《医林改错》立活血化瘀方共15首,

王士雄

为清代著名温病学家,所著《温热经纬》一书,以轩岐、仲景之说为经,以叶桂、薛雪、陈平伯、余师愚诸家之说为纬,对晚清以前的温病学说作了一次全面的总结,促进了温病学说的发展。

他所著的《霍乱论》及《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是不可多得的霍乱病专书 张锡纯

一、生平和著作

张锡纯,字寿甫。生活于公元1860~1933年(清咸丰十年~民国二十二年)。 二、学术理论 (一)倡“衷中参西”

张氏则主张以中医为本体,撷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倡导“衷中参西”,并从理论、实践方面进行了尝试。

在用药上,张氏认为,西药治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药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究之,标本原宜兼顾,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中药治其本,则奏效必速,提出中药、西药不应互相抵牾,而应相济为用。张氏在辨证施治运用中医方药的同时,加服西药,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