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剂肾病中国专家共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5:24: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对比剂肾病中国专家共识

对比剂肾病(contrast media induced nephropathy, CIN)是碘对比剂应用过程中的重要并发症,为医源性肾衰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患者的临床预后不利,而且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由于接受造影检查和介入手术的患者不断增加,因此会有更多的的患者应用碘对比剂。与此同时,作为CIN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慢性肾脏疾病的患病率不断增加。目前CIN已经成为放射学家、心脏病学家和肾脏病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CIN专家共识

A. 在有急性肾衰竭的患者中,CIN是对比剂应用后常见、严重的并发症。 B. 在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中(尤其合并糖尿病时), CIN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C. 应用对比剂检查前,应该对患者的肾功能进行评价,建议采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

D. 急诊手术时,尽早进行造影,若其获益可能会超过等待,则手术可在未知血清肌酐或eGFR结果的情况下进行。

E. 同一患者如果有多种CIN的危险因素,或高危的临床情况,在应用对比剂后,CIN的危险性极度升高(约50%),部分患者甚至需要透析治疗(约15%)。

F. 在CIN高危的患者中,动脉内给予对比剂时离子型高渗对比剂导致CIN的危险性要比低渗对比剂高。

G. 有CIN发病风险的患者中,大量对比剂(>100ml)会导致较高的CIN发生率;而在极高危患者中,少量的碘对比剂(约30ml)就能导致CIN和急性肾功能不全,提示CIN发生没有阈值效应。

H..动脉内给予碘对比剂似乎要比静脉内给予有更高的CIN危险。 I. 手术前3~12小时开始持续至手术后6~24小时,以1.0~1.5ml/(kg·h)的速度静脉内给予等张的盐水进行充分扩容能够降低CIN的发生率。实际应用中水化量需要根据患者心功能、水负荷情况适当调整。门诊患者可采取口服水化方法。

J. 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任何辅助药物可有效降低CIN的危险。预防性血液透析作为降低CIN危险的治疗尚缺乏足够的证据。 应用碘对比剂患者的处理程序:

首先计标eGFR评价个体基础肾功能,评估CIN的危险性。

⒈ eGFR<30ml/(min·1.73m2)→①住院治疗;②请肾脏病专家会诊;③

1

部分患者透析准备;④其他措施同eGFR30~59ml/min →监测血肌酐和电解质。

⒉ eGFR30~59ml/(min·1.73m2)→中止NSAIDs、其他肾毒性药物及二甲双胍的应用→①造影前后进行充分水化;②动脉内:等渗对比剂;③静脉内:等渗或低渗对比剂;④限制对比剂用量(<100ml);⑤考虑给予药物治疗→造影后监测血肌酐。

⒊ eGFR≥60ml/(min·1.73m2),停止服用二甲双胍。

一、CIN的流行病学

临床上血清肌酐(Cr)的变化是对比剂肾病最常用的衡量指标。大多数文献报道所采用的诊断标准为血清Cr水平在应用碘对比剂后24小时内升高,并在随后的5天内达峰值,其中血清Cr绝对值升高44.2~88.4μmol/L,或者比基础值升高25%~50%。过去5年中,CIN的定义逐渐应用了较低的界限水平(血清Cr升高44.2μmol/L)或比基础值升高25%。

⒈ CIN发生率:对综合医院研究显示,近10年CIN的发生率已从约15%下降至7%。然而,由于依赖碘对比剂的操作不断增加,CIN病例数仍在不断增长。心脏造影后CIN发生率较高,非心脏造影后CIN发生率较低。

⒉ 鉴别诊断:胆固醇栓塞是造影检查后发生肾功能损伤上的一个原因,且难于与CIN鉴别。与CIN 的发生不同,肾功能减退通常出现在第3~8周,但是其表现也可以是急性或超急性。

⒊ 增加死亡率:目前已经认识到,继发于对比剂使用后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其死亡率较高。因心肌梗死经PCI治疗后又发生CIN的患者,其短期、长期死亡率也显著增高。

⒋ CIN与晚期心血管事件关系及预后:CIN与晚期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增加相关。不管既往是否存在肾功能不全,发生CIN的患者院内事件发生率均较高。CIN还与住院时间延长有关。

⒌ CIN需要透析风险:大多数CIN患者仅表现为短暂、轻微的肾功能损伤,但是仍有一小部分患者需要透析治疗,且需透析的CIN患者其死亡率较高。

二、CIN的病理生理学

对比剂对肾脏的毒性包括化学毒性(离子性、含碘物质)、渗透毒性以及组分中与黏滞度相关的毒性。

⒈ 肾血流影响:高渗对比剂与减少肾血浆流量有关,其缩血管作用比低渗对比剂强。

⒉ 直接肾小管毒性。

2

⒊ 氧化应激:对比剂可促发氧化应激,后者是导致内皮功能损伤的重要因素,在对比剂肾损伤中氧化应激的作用不可忽视。

⒋ 对比剂的肾脏潴留,重度肾皮质对比剂滞留者发生CIN的可能更高,对比剂的高黏度特性也可造成肾脏损伤,黏度增加可使对比剂滞留时间延长,黏度与对比剂的肾小管细胞毒性有关。

总之,对比剂的高渗透压和高黏度是导致CIN的重要因素。

三、基础肾功能评估

基础肾功能损害是预测接受碘对比剂检查的患者发生CIN危险的最重要的标志。因此,在应用碘对比剂之前评估基础肾功能非常重要,它可以确保采取恰当的策略以降低CIN危险。单用血清Cr水平不足以准确评价肾功能,临床医师需要根据血清Cr计标eGFR作为评估肾功能的指标。适合中国人的MDRD公式为:GFR[ml/(min·1.73m2)]=175×Scr(mg/dL)-1.154×年龄-0.203×(0.79女性)。

紧急情况下,如果使用碘对比剂进行影像检查的获益大于等待的危险,CIN共识委员会同意在没有评估肾功能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四、危险分层

⒈ 肾功能损害:研究发现,eGFR<60ml/min(相当于男性血清Cr≥1.3mg/dL或115μmol/L,女性血清Cr≥1.0mg/dL或88.4μmol/L)的患者发生CIN的危险显著升高,应特别小心。

⒉ 高龄:很多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CIN的发生率升高,可能和肾功能下降有关。也有认为年龄是CIN的独立预测因子。

⒊ 糖尿病:绝大多数研究显示,糖尿病是CIN的预测因子。糖尿病病程长及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发生CIN的危险性增加。在肾功能损害的基础上糖尿病可导致CIN危险倍增,并增加了术后控制血糖及治疗并发症的复杂程度。相反,肾功能正常时,糖尿病并非必然导致CIN。

⒋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常常与CIN危险增加相关

⒌ 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CIN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相关。 ⒍ 肾毒性药物:有研究显示,使用肾毒性药物(包括利尿剂、NSAIDs、环氧化酶—2抑制剂、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B)的患者发生CIN危险有升高的趋势。

⒎ 其他并发症:⑴ 贫血;⑵ 肝病。

⒏ 累及危险:危险因素具有累加效应,危险因素数量的增多将导致CIN危险急剧升高。

五、高危状况分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