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双基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2:24: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众志成城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砺兵锋芒尽露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学业必成

2018-2019学年最新试卷十年寒窗苦,踏上高考路,心态放平和,信心要十足,面对考试卷,下笔如有神,短信送祝福,愿你能高中,马到功自成,金榜定题名。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題共30小题,每題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指出:“西周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西周这样做主要是 A. 强调家族等级 B. 防止贵族内部纷争 C. 强化尊祖敬宗 D. 维护天下共主局面 【答案】B

【解析】“宗子”即大宗的嫡长子。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主意在突出嫡长子的独特地位,以达到防止贵族内部纷争的目的,故选B;材料与家族等级,尊祖敬宗无关,排除A;材料意在强调宗子的地位,并非维护天下共主,排除D。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宗法制的目的与作用,起到防止贵族内部纷争,维护政治稳定的作用。 2. 庄子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口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庄子意在说明 A. “道”是万物本源 B. “道”没有形状 C. 应当“无为而治” D. “道”十分神秘 【答案】A

【解析】“道”是真实而又确凿可信的,然而它又是无为和无形的;“道”可以感知却不可以口授,可以领悟却不可以面见;“道”自身就是本、就是根,还未出现天地的远古时代“道”就已经存在;故选A。

3. 《史记?平准书》:“(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等待)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针对这一状况,汉初期统治者 A. 实行休养生息 B. 废除秦朝货币 C. 采取抑商政策 D. 鼓励发展农业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汉兴)为秦钱重难用……重租税以困辱之”的大意是:汉朝兴起后,因秦国钱币繁重难用,便下令重铸钱币,统一以黄金为标准,法律规定禁止地方私自铸造。一些不遵守法度想要追逐利益的人,就囤货居奇想要抬高物价,物价飞快地上涨,一石米的价格达到一万钱,一匹马的价格则达到了百金之贵。天下太平之后,汉高祖就下令商人不能穿丝织的衣服,不得乘坐马车,对商人征收重税以使他们受挫。主要反映了汉代因社会发展需要和形势而调整商业政策,故选C;题干没有反映休养生息的相关内容,排除A;没有体现废除秦朝经济政策,排除B;本题题意与鼓励发展农业无关,排除D。

4. 唐代科举分为靠举和制举。常举每年举行考试,应考者有两个来源,一为生徒,即由各级各类学校保送者;二为乡贡,即经州县考试选拔的自学者。制举是为了搜罗非常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一般士人和官吏都可应考,录取者优于官职或提升。这说明唐代科举制 A. 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B. 打击了贵族特权 C. 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差异 D. 扩大了统治基础 【答案】D

【解析】唐代科举包括常举与制举,增加录取人数,亦扩大了政治基础,故选D;人数多不一定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排除A;科举制须经过考试,并未体现严格的等级差异,排除C;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点睛:科举制主要依靠考试成绩选官,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但其实质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主要影响是扩大了统治基础。

5. 北宋时期,张择端措画《清明上河图》、瓦含出现、柳水的词在市井间广泛传唱等现象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明

A. 城市经济繁荣 B.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C. 文化的平民化 D.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是经济的反映;文化繁荣从本质上体现了宋代经济发达,故选A;自然经济在明清时期开始缓慢解体,排除B;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6. 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的变化数据表。这一变化 时期 明初 清前期

A. 导致了“海禁”政策松动 B. 推动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C. 影响了国家的财收收入 D. 有效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随着手工业工场的发展,推动了雇佣关系进一步发展,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闭关锁国政策程度越来越深,排除A;材料与国家财政,土地兼并无关,排除C,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设问词“政策因素”,学生应该正确理解“政策”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出发,据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7. 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任化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小一般原理。王夫之的这一思想 A. 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 颠覆了“理在气先”的思想

耕地面积 8.5亿亩 10亿亩 人口 6600余力 4.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