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名词解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7 15:29: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名词解释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也叫做总量经济学, 以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涉及的内容是

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和其他经济总量的决定。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有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

服务的价值总和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

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通货膨胀率:价格水平的百分比变化 X100%

经常项目:是衡量一国居民向其他国家借贷比率的流量。正为净贷方,负为净借方

净国际投资地位:是衡量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已发生的资金借贷引起的未清偿头寸的净存

量。正为债权国,负为债务国。相邻两年的净国际投资地位的差额正是后一年的经常项目流量。因此,一个净借方可以是债务国或债权国。

古典学派的萨伊定律:生产起决定性作用,供给决定需求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生产法: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衡量GDP的方法 支出法:Y=C+I+G+NX

收入法:用家庭提供生产要素的全部收入衡量GDP的方法 净出口(NX):出口额X减去进口额M的差额 GDP消胀指数(帕夏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奥肯定律: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 实际GDP变化率=3%-2X失业率变化率

规模报酬不变:是指当投入的生产要素增加或减少一定比例时,产出也变化相同的比例 数学公式表达:AY=F(AK,AL),A>0

潜在产出水平:所有生产要素都被充分利用,即资本不存在闲置,劳动力不存在失业现象,

这时经济的产出称为潜在产出水平

欧拉定律: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国民收入将正

好分配给各种生产要素,这时利润就等于零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每增加一元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部分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索洛模型:又称作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外生经济增长模型,是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的经

济增长模型

索洛余值:根据产出增长率扣除要素投入量增长率贡献得出的技术进步的贡献 稳定状态:人均资本存量保持稳定不变的资本存量水平称为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

黄金律资本存量:在索洛模型中,长期消费水平最高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平”

稻田条件:资本(或劳动)趋向于零时,资本(或劳动)的边际产量趋向于无穷大;资本(或

劳动)趋向于无穷大时,资本(或劳动)的边际产量趋向于零

第四章 失业

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劳动市场经常性变化带来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波动产生的失业

充分就业: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的就业水平称为充分就业

贝弗里奇曲线:描述明岗位空缺与失业率之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可以用来帮助区别摩擦

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职业搜寻理论:分析劳动市场实际工资调节机制有效发挥作用条件下存在的失业 职业配给理论:分析劳动市场实际工资调节机制出现故障而导致的失业 效率工资理论: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可能主动地将实际工资水平定在高于劳动市场

出清的均衡水平上,从而导致失业

第五章 通货膨胀理论

费雪效应:通货膨胀率上升一个百分点,名义利率也上升一个百分点,这个关系叫费雪效应

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用来衡量单位货币在一段时期内换手的次数 费雪方程:

事前和事后利率:前者是指借款人和借贷人在签订借贷合同时所期望的实际利率,后者是指

按照借贷合同上的名义利率所最终实现的实际利率

古典两分法:

第六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对实际国内生

产总值的需求

总供给:是指在任一价格水平下,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失业、充分就业、超充分就业均衡:是指短期均衡产量(低于、等于、大于)长期潜在产量

的均衡状态

第七章 总需求理论

乘数效应:政府购买增加对于国民收入的放大效应

流动性偏好:人们愿意持有货币以保持货币在交易过程中的便利性的倾向

凯恩斯陷阱:也称为流动性陷阱,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动具备充分敏感性,表现为水平的

LM曲线

IS- LM模型:IS曲线是投资和储蓄的代称,代表产品市场的均衡,即投资等于储蓄。LM曲

线是流动性即货币的需求和货币供给的代称,代表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该模型描述的是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宏观经济的均衡状态

利率的传导机制:因为货币供应的增加使利率下降,从而导致投资的增加,最终引起收入的

上升

挤出效应:由于政府购买增加而使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私人投资下降的现象

第八章 总供给理论

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

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也称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反应这样一种关系通货膨胀率取决

于三个因素,预期通货膨胀率,周期性失业(实际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差额)和总供给冲击

表达式: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当总需求膨胀时,周期性失业率降低,即 下降,这时通货膨胀

率会上升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逆向的总供给冲击,如石油危机引发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

意味着 值大于零,促使通货膨胀率上升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描述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此消彼长关系。反映了失业率上升是治

理通货膨胀的代价, 而通货膨胀上升则是降低失业率的代价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实际通货膨胀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相等时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

关系。垂直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长期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此消彼长关系。

理性预期:人们会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来不断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 牺牲率:每降低1%的通货膨胀率必须降低的实际GDP

第九章 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

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

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相机抉择: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地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

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实现财政目标。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

利率的各项措施。

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

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法定准备率: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

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

收入政策:指政府为了影响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通常是为了降低物价

的上涨速度。

卢卡斯批判:是卢卡斯提出的一种认为传统政策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政策变动对

人们预期影响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