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二版)-魏宗舒-第一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3:07: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则该数的最后一位数字必须是1,设最后第二位数字为a,则该数的立方的最后两位数字为1和3a的个位数,要使3a的个位数是1,必须a?7,因此C所包含的样本点只有71这一点,于是P(C)?有利样本数1=.

样本总数1001.11 一个人把6根草掌握在手中,仅露出它们的头和尾。然后请另一个人把6个头两两相接,6个尾也两两相接。求放开手以后6根草恰好连成一个环的概率。并把上述结果推广到2n根草的情形。

解 (1)6根草的情形。取定一个头,它可以与其它的5个头之一相接,再取另一头,它又可以与其它未接过的3个之一相接,最后将剩下的两个头相接,故对头而言有5?3?1种接法,同样对尾也有5?3?1种接法,所以样本点总数为

(5?3?1)2。用A表示“6根草恰好连成一个环”,这种连接,对头而言仍有5?3?1种连接法,而对尾而言,任取一尾,它只能和未与它的头连接的另4根草的尾连接。再取另一尾,它只能和未与它的头连接的另2根草的尾连接,最后再将其余的尾连接成环,故尾的连接法为4?2。所以A包含的样本点数为

(5?3?1)(4?2),于是P(A)?(5?3?1)(4?2)8? 15(5?3?1)2(2) 2n根草的情形和(1)类似得

1.12 某公共汽车站每隔5分钟有一辆汽车到达,乘客到达汽车站的时刻是任意的,求一个乘客候车时间不超过3分钟的概率。

解:以x,y分别表示汽车和乘客到达车站的时间,则事件A“若乘客在候

?0?x,y?5?车时间不超过三分钟能坐上车”时,满足以下条件?y?x?3?2?x?y?,

S阴影3=S?5在平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则(x,y)的所有可能结果是边长为5的正方形,而满足事件A的情况由阴影部分所表示,这是一个几何概率问题,由等可能性知

所求概率为P(A)?。

1.13 在?ABC中任取一点P,证明?ABP与?ABC的面积之比大于率为

n?1的概n1。 2n1CD,当且仅当点P落入?CA?B?之内时?ABP与?ABC的面n2解 截取CD??21CD?A?B?C的面积CD?n?11n2?积之比大于,因此所求概率为P(A)?。 ??222?ABC的面积CDnnCD1.14 在线段AB上任取三点x1,x2,x3,求:

(1) x2位于x1与x3之间的概率。(2) Ax1,Ax2,Ax3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概率。

111?3??132?1 解 (1) P(A)? (2) P(B)?3121.15 己知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零,现在问概率为零的事件是否一定为不可

能事件?试举例说明之。

解 概率为零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例如向长度为1的线段内随机投点。则事件A“该点命中AB的中点”的概率等于零,但A不是不可能事件。

1.16 设A1、A2为两个随机事件,证明: (1) P(A1A2)?1?P(A1)?P(A2)?P(A1A2);

(2) 1?P(A1)?P(A2)?P(A1A2)?P(A1?A2)?P(A1)?P(A2). 证

(1)

P(A1A2)?P(A1?A2)?1?P(A1?A2)=1?P(A1)?P(A2)?P(A1A2)

(2) 由(1)和P(A1A2)?0得第一个不等式,由概率的单调性和半可加性分别得第二、三个不等式。

1.17 对于任意的随机事件A、B、C,证明:P(AB)?P(AC)?P(BC)?P(A) 证明 P(A)?P[A(B?C)]?P(AB)?P(AC)?P(ABC)

?P(AB)?P(AC)?P(BC)

1.18设A,B,C

1是三个随机事件,且P(A)?P(B)?P(C)?,4

P(AB)?P(AC)?18,

P(BC)?0.求P(AUBUC)。

解:因为P(BC)?0,所以P(ABC)?0。则

P(AUBUC)=P(A)?P(B)?P(C)?P(AB)?P(AC)?P(BC)?P(ABC)111?3??2??

4821.19 在某城市中共发行三种报纸:甲、乙、丙。在这个城市的居民中,订甲报的有45%,订乙报的有35%,订丙报的有30%,同时订甲、乙两报的有10%,同时订甲、丙两报的有8%,同时订乙、丙两报的有5%,同时订三种报纸的有3%,求下述百分比:

(1)只订甲报的;(2)只订甲、乙两报的;(3)只订一种报纸的;

(4)正好订两种报纸的;(5)至少订一种报纸的;(6)不订任何报纸的。 解 事件A表示订甲报,事件B表示订乙报,事件C表示订丙报。

(1) P(ABC)?P(A?(AB?AC))=P(A)?P(AB?AC)=30% (2) P(ABC)?P(AB?ABC)?7%

(3) P(BAC)?P(B)?[P(AB)?P(BC)?P(ABC)]?23% P(CAB)?P(C)?[P(AC)?P(BC)?P(ABC)]?20% P(ABC?+BAC+CAB)=P(ABC)+P(BAC)+P(CAB)=73% (4) P(ABC?ACB?BCA)?P(ABC)?P(ACB)?P(BCA)?14% (5) P(A?B?C)?90%

(6) P(ABC)?1?P(A?B?C)?1?90%?10%

L,An1,20设A1,A2,n为n个随机事件,证明:

i1?i?ni1?i?j?n(1)P(UA)??P(A)??i?1P(AiAj)?L???1?n?1P(A1A2LAn)

(2)

P(IAi)?i?1n1?i?n?P(A)??i1?i?j?nP(AiUAj)?1?i?j?k?n?P(AiUAjUAk)?L???1?n?1P(UAi)i?1n证明:(1)应用数学归纳法

P(AUB)?P(A)?P(B)?P(AB)P(AUBUC)?P(AUB)?P(C)?P?(AUB)IC??P(A)?P(B)?P(C)?P(AB)?P(ACUBC)?P(A)?P(B)?P(C)?P(AB)?P(AC)?P(BC)?P(ABC)

当n=1,2时等式成立,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

P(UAi)?i?1k1?i?k?P(Ai)?1?i?j?k?P(AiAj)?L???1?k?1P(A1A2LAk)

k?1i?1ki?1n=k+1

kki?1i?1时

P(UAi)?P(UAiUAk?1)?P(UAi)?P(Ak?1)?P(UAiIAk?1)?1?i?k?P(Ai)?1?i?j?k?P(AiAj)?L???1?k?1P(A1A2LAk)?P(A1Ak?1UA2Ak?1ULUAkAk?1)而

P(A1Ak?1UA2Ak?1ULUAkAk?1)??P(AiAk?1)?i?1k1?i?j?k?P(AiAjAk?1)?L?(?1)kP(A1A2LAk?1)

则上式=

P(UAi)?i?1k?11?i?k?1?P(Ai)?1?i?j?k?1?P(AiAj)?L???1?P(A1A2LAk?1)k

所以当n=k+1时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