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工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_secret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22:50: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某隧道工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一、施工方案

本工程地下水位埋深l~2.5m,由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表层填土层及粉质粘土层中,含上层滞水,受季节性降雨影响大;下部砂层中,水量较大,透水性强,主要由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和地表水的渗入补给为主。隧道施工过程中,为保持基坑边壁稳定,应做好基坑降水工作。

本工程井点布置于钻孔灌注桩外侧,井点深度应超过灌注桩的桩端。

人工降水方法根据开挖基坑的尺寸及地层情况及常见井类型的适用范围,拟在明挖基坑施工中选择管井井点方案降水,降水后地下水位保持在开挖底面以下0.5米,以改善施工条件。

各类井点适用范围 井点类岩性 型 粉质粘土、粉轻型井土、细砂、中点 粗砂 电渗井粘性土、淤泥<0.1 点 质土、粉土 <6 10) 度宜小 (0.5~3~12 大时降水深(m/d) 0.1~50 度(m) 当渗透系数渗透系数降低水位深备注 喷射井砂土、粉土 点 管井井砂土、碎石类点 土、岩石 0.1~50 8~20 (1~20) >3 不限 (>5) >1 不限 (>5) 用于降低承压水压力 降压井砂土、碎石类点 土 注:括号内数字为效果较好范围;1.0m/d=1.157-3cm/s。 在施工降水的同时,基坑顶四周设排水沟,另在开挖过程中依据开挖深度及水流情况设置临时排水沟及积水井,特别在基坑四角应设置积水井。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排水顺畅,并随时将积水井中的水流排出坑外,在布设排水沟、积水井及确定抽水设备时应留有20~30%的富余量。

二、降水井点的布置

隧道沿线均设置井点,井点设置在基坑外边缘1.8m,每隔20m布设一个管井井点,管井点采用QJ150型钻机成孔,钻孔直径为600mm。井点管外径为400的钢筋笼,钢筋笼外包两层滤网,内层为细滤网,采用网眼40孔/m2的黄钢丝布,外层为粗滤网,采用网眼为5孔/m2的铁丝布,滤网外包一层由8号铁丝绕成的螺旋状保护层,滤管下端放一个锥形铸铁管。 三、管井点施工方法

按照设计的单井结构图要求,根据钻探成孔过程中的实际地层情况,确定过滤器的长度和位置,然后向下配置沉淀管,向上配制井管,

其总长度高于地面0.5m。

除特殊过滤器外,均应在滤管外包扎滤网或缠丝,滤网的选择应与含水层相适应。

钻探施工达到设计深度时,冲洗泥浆,减少沉淀,并应立即入管,注入清水,稀释泥浆比重接近1.08后移入滤料,不少于计算量的95%。

开始下管前应进行探测孔深,当与井管长度不符时,应重新成孔;下管时应轻提慢放,仔细检查滤网包扎质量,并使井管居中;当上部孔壁缩径或孔底淤塞,应向孔内注水,缓慢放入,禁止上下提拉和强行冲击。

当砾料填至预定深度时,上部宜用粘土回填到孔口封口;当孔深范围内抽水含水层与其它非抽水含水层有水力联系时,应进行分层止水。

洗井工作在填砾后进行,以防井壁泥质硬化,造成洗井困难。洗井时必须清除停留在孔内和渗

水含水层中的泥浆与孔壁泥浆,疏通含水层,并在井周围形成良好的反滤层;洗井前后两次抽水涌水量相应小于15%,洗井后井内沉淀不上升或基本不上升。

洗井结束,地面抽水系统安装前,应进行试验性抽水,以确保单击出水量和降深;抽水试验稳定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出水量、水位没有持续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趋势。 b、抽水井动水位波动值不超过水位降深的1%,抽水机抽水水位波动值不超过10~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