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3:00: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我院中文系本科专业对《中国当代文学》课程实施规范教学的需要,其他专业也可根据学生选学要求适当选讲。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我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通过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一般过程的介绍,在“史”的展示过程中侧重讲述各个时期主要的文艺思潮、文学运动和代表作家作品,让学生全面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对当代文学的巨大影响,了解当代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当代文学史上发生的重大文学现象,形成对当代文学作品较高的鉴赏和分析能力,并在阅读作品的感性认识和文学历史的理性掌握中去感受人文传统的承传意义,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基本目标] 主要讲授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重要的文学现象、重要的文艺思潮运动、重要作家作品、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整体成就及其经验教训。文学发展史描述(纵向线索)和重要作家作品分析(横向展开)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在修完本课程后,应基本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熟悉重要文艺思潮和重要作家作品,明确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地位、影响,主要成就及局限;基本具备分析和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关问题的专业能力,为今后独立进行作家作品的批评与鉴赏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和要求

《中国当代文学》共分四编,前三编中国大陆文学为必讲章,第四编“台港文学”为选讲章。中国大陆文学分为1949年—1976年大陆文学、1977年—1984年大陆文学和1985年—2002年大陆文学三个部分。介绍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各阶段的文学思潮和文学发展基本态势、重要文学现象及代表作家作品。

必讲章节的具体教学计划,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是:

绪 论

[本章教学计划]

(一)当代文学的分期、定位和命名 (二)当代文学各阶段的性质、任务和特征

(三)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教训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当代文学整体格局

[教学重点和难点] 当代文学各阶段的性质、任务和特征;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教训

第一编 1949年—1976年大陆文学 第一章 文学思潮和文学发展基本态势

[本章教学计划]

(一)文学政治功利性强化与工农兵文艺思潮高扬 (二)三次文艺批判运动与极左文艺思潮发展 (三)“双百”方针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兴起 (四)反右斗争与虚假浪漫主义思潮蔓延 (五)文艺政策调整与极左文艺思潮反扑 (六)极左文艺思潮统治与文学的浩劫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建国二十七年的文学思潮和文学发展基本态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 建国二十七年政治形势对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 诗歌

[本章教学计划]

(一)建国二十七年诗歌发展概述

(二)政治抒情诗创作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介绍(贺敬之·郭小川) (三)生活抒情诗创作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介绍(闻捷·李瑛) (四)旧体诗词创作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介绍(毛泽东)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建国二十七年的诗歌发展基本态势及重要作家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建国二十七年政治话语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三章 小说

[本章教学计划]

(一)建国二十七年小说发展概述

(二)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介绍(梁斌·杨沫·罗广斌、杨益言)

(三)军旅题材小说创作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介绍(杜鹏程·吴强·曲波·茹志鹃)

(四)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介绍(赵树理·柳青·周立波·孙犁)

(五)“突破禁区”小说创作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介绍(王蒙·萧也牧·路翎)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建国二十七年的小说发展基本态势及重要作家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建国二十七年政治话语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第四章 戏剧文学

[本章教学计划]

(一)建国二十七年戏剧文学发展概述

(二)建国二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代表作家作品介绍:

老舍·田汉·陈其通·沈西蒙 (三)戏曲与歌剧的发展与革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建国二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发展基本态势及重要作家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建国二十七年戏剧文学的发展与革新

第五章 散文

[本章教学计划]

(一)建国二十七年散文创作概述

(二)建国二十七年散文创作代表作家作品:杨朔·刘白羽·秦牧·邓拓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建国二十七年散文创作发展基本态势及重要作家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建国二十七年散文发展的模式化特征

第二编 1977年—1984年大陆文学 第一章 文学思潮和文学发展基本态势

[本章教学计划]

(一)文艺界拨乱反正与“两为”方针提出 (二)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恢复、发展与嬗变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新时期文艺界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过程及文学发展基本态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恢复、发展与嬗变;新时期文学人道主义思潮的兴起

第二章 诗歌

[本章教学计划]

(一)新时期诗歌发展概述

(二)归来者的诗创作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介绍(艾青·曾卓·牛汉) (三)朦胧诗创作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介绍(舒婷·北岛·顾城)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新时期的诗歌发展基本态势及重要作家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朦胧诗产生的原因及其美学特征

第三章 小说

[本章教学计划]

(一)新时期小说发展概述

(二)伤痕小说创作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介绍(刘心武·周克芹·从维熙) (三)反思小说创作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介绍(张贤亮·古华)

(四)改革小说创作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介绍(蒋子龙·高晓声·贾平凹) (五)知青小说创作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介绍(张承志·梁晓声)

(六)军旅题材小说创作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介绍(魏巍·徐怀中·李存葆) (七)风情小说创作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介绍(陆文夫·汪曾祺·邓友梅·冯骥才)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新时期小说发展基本态势及重要作家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时期小说现实主义思潮恢复、发展与嬗变;新时期小说人道主义思潮的兴起

第四章 戏剧文学

[本章教学计划]

(一)新时期戏剧文学发展概述

(二)新时期戏剧文学创作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介绍(1、传统现实主义戏剧创作及其代表作家:崔德志·苏叔阳·李龙云; 2、探索戏剧:沙叶新·高行健)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新时期戏剧文学发展基本态势及重要作家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索戏剧的兴起及其美学特征

第五章 散文

[本章教学计划]

(一)新时期散文创作发展概述

(二)挽悼散文、反思散文、文化散文和女性散文创作介绍;代表作家巴金·杨绛·贾平凹介绍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新时期散文创作发展基本态势及重要作家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新时期散文的创作“回归心灵”的追求

第六章 报告文学

[本章教学计划]

(一)新时期报告文学发展概述

(二)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介绍(徐迟·黄宗英·理由·陈祖芬·乔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发展基本态势及重要作家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兴盛的原因及几大创作主题

第三编 1985年—2002年大陆文学

第一章 文学思潮和文学发展基本态势

[本章教学计划]

(一)对民族文化的审视批判 (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引进与影响 (三)转型期文学的尴尬与多元走向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后新时期文学在西学浪潮影响下的发展嬗变,及社会转型期文学发展的多元化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后新时期文学在商业文化语境下发展的新特点

第二章 诗歌

[本章教学计划]

(一)后新时期诗歌发展概述

(二)后新诗潮创作情况及第三代诗人代表介绍(韩东·于坚·海子) (三)女性诗歌创作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介绍(翟永明·伊蕾·唐亚平)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后新时期的诗歌发展基本态势及重要作家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后新诗潮产生的原因及其美学特征,90年代诗歌发展所面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