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解复习题答案大汇总改后概要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6:46: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复习思考题

问答题

1.简述股三角的围成及其内结构的毗邻关系。

围成: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自外向内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

股三角内的结构的毗邻关系:自外向内依次为:股神经、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脉、股静脉、股管及股深淋巴结和脂肪等。股动脉居中,于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髂外动脉延续而成。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

此种关系可便于股动脉压迫止血,并有利于股动静脉穿刺及股神经麻醉时的定位。 2.股管的位置、组成、内容及意义如何?

位置与组成:是股鞘内侧份漏斗状的筋膜间隙,

前壁为腹股沟韧带、腹横筋膜、阔筋膜、隐静脉裂孔镰状缘的上端和筛筋膜; 后壁为髂腰筋膜、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 内侧壁为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 外侧壁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下端为盲端,称股管下角,对隐静脉裂孔。

上口为股环,卵圆形,其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后界为耻骨疏韧带,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覆有股环隔。股环是股管上通腹腔的通道。 内容:1-2个腹股沟神淋巴结和脂肪组织。

临床意义:腹内压增高时,腹腔脏器(主要为肠管)可被推向股凹,继经股环至股管,最后由隐静脉裂孔处突出,形成股疝。因股环前、后和内侧三面均为韧带结构,不易延伸,所以股疝易发生绞窄。

2.详述大、小隐静脉的起始、行经及注入部位。大隐静脉的属支有哪些?

起始 大隐静脉 足背静脉弓内侧端 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伴行,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其汇入点称隐股点。 于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 5条: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借穿静脉与深静脉交通 9~10对静脉瓣 ①大隐静脉曲张: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时,须分别结扎、切断各属支,以防复发。 ②大隐静脉切开:输液和注射的常用部位:内踝前方约1cm处,因其部位表浅而恒定。 7~8个静脉瓣 静脉瓣发育不良或深静脉回流受阻,可导致小隐静脉和大隐静脉淤血和曲张。 小隐静脉 足背静脉弓外侧端 伴腓肠神经绕外踝后方于小腿后区正中线上行,至腘窝下角处,穿深筋膜,再经腓肠肌两头之间上行,注入腘静脉。 行程 注入部位 属支 交通支 瓣膜 于腘窝处注入腘静脉 无 临床意义

1

5.简述腋窝的围成及其内主要结构。 境界: 外上界:股二头肌腱; 内上界:半腱肌,半膜肌 下内界:腓肠肌内侧头 下外界:腓肠肌外侧头

腘窝顶(腘筋膜):纵横交织的纤维构成,致密坚韧,腘窝囊肿或腘动脉瘤时,胀痛明显。 腘窝底:自上而下依次是: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腘斜韧带、腘肌及其筋膜。 内容:由浅入深:(1)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2)腘静脉 (3)腘动脉 (4)腘深淋巴结

临床联系及应用:股骨下端骨折时,由于腓肠肌的牵拉,使得骨折的断端向后移位,极易伤及腘动脉引起出血。

6.腋动脉如何分段?各段有什么动脉发出? 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为三段: 第一段:胸上A。

第二段:胸肩峰A,胸外侧A。 第三段:肩胛下A、旋肱前、后A。

7.肱骨外科颈、中段、内上髁等处骨折,分别会损伤什么神经?

(上段)肱骨外科颈骨折和肩关节脱位易损伤腋神经,导致三角肌麻痹,肩不能外展,肩部失去膨隆形而成“方形肩”;并伴有三角区域的皮肤感觉消失。

(中段)肱骨中段骨折时易伤及桡神经,致前臂伸肌麻痹引起腕下垂。桡神神经穿肱骨肌管时,紧贴骨面,所以骨折时易损伤。

(下段)尺神经在肱骨内上髁后方较易受到损伤,形成“爪形手”。

8.肱骨肌管围成及内容。 又称桡神经管。

围成:肱三头肌、肱骨桡神经沟。 内容:桡神经、肱深血管。

临床意义:桡神经穿肱骨肌管时,紧贴骨面,故肱骨中段骨折时易伤及桡神经,致前臂伸肌麻痹引起腕下垂。

9.肘窝的围成,层次及内容。

境界:上界: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肱桡肌;下内侧界:旋前圆肌; 肘窝顶: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底: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 层次:(浅→深)静脉层、腱膜层、动脉神经层、肌性底、骨性底。 内容:(尺侧→桡侧)正中N、肱动脉以及伴行静脉、肱二头肌腱(中心标志)、桡神经。

10.何谓腕管?管内通过哪些主要结构? 围成:屈肌支持带、腕骨沟。 内容:(9肌腱+1神经)指浅、指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正中N。 临床意义:腕骨骨折压迫正中N,导致腕管综合征。

2

11.颅顶软组织分为哪几层?各有何特点?

分为五层。浅部三层紧密连接难以分开,合称为临床上的“头皮”。 (1)皮肤:厚而致密,毛囊、汗腺、皮脂腺、血管丰富。 (2)浅筋膜: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有结缔组织小梁 (3)帽状腱膜及枕额肌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移动性大,颅顶部的“危险区” (5)颅骨外膜:致密结缔组织,与颅骨易剥离

12.经颞区入颅手术时,该区的境界与层次如何?

境界:位于颅顶两侧。上:上颞线;下:颧弓上缘;前: 额颧骨结合部;后: 上颞线后下段。 层次:由浅入深有5层。

(1)皮肤:移动性大,易缝合,愈合后切口瘢痕不明显;

(2)浅筋膜:上方与帽状腱膜相续,下方与颞筋膜浅层相合;可经耳轮脚前方进行局部阻滞麻醉,此处有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的分支耳颞神经; (3)颞筋膜:致密,分为浅、深两层,间有颞中血管;

(4)颞肌:深部有颞深血管和神经。颞肌和颞筋膜有保护脑膜和脑组织的作用故开颅减压术常从颞区入路;

(5)骨膜:薄,贴颞骨表面。与颞肌间有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经颧弓深面和颞下间隙和面部相连。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面部的出血或炎症可互相蔓延。

13.面部皮肤、表情肌和咀嚼肌分别由什么神经管理?其神经来源及分支分布如何? 面部的感觉神经为三叉神经,面肌的运动神经是面神经的分支。

(1)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发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三大分支。三叉神经3个主支在面部分布以眼裂和口裂为界,眼裂以上皮肤为眼神经分支分布,口裂以下为下颌神经分支分布,二者之间为上颌神经分支分布。

眶上神经:为眼神经的分支,由眶上切迹或孔穿出至皮下,分布于额部皮肤;

眶下神经:为上颌神经的分支,穿出眶下孔,分布于下眼睑、鼻背外侧及上唇皮肤; 颏神经:为下颌神经的分支,出颏孔分布于下唇及颏区的皮肤。

(2)面神经: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入腮腺,先分为上下两干,再各分数支交织成丛,最后呈扇形分为5组分支,支配面肌。

1)颞支:有1~2支,出腮腺前缘,分布至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上份及耳部肌;

2)颧支:有1~4支,经腮腺上缘穿出,上部分支分布于上下睑眼轮匝肌,后部分支分布于颧肌和上唇方肌深面。手术时损伤颞支颧支可导致术侧不能皱额。 3)颊支:出腮腺前缘,支配颊肌和口裂周围诸肌; 4)下颌缘支:支配下唇诸肌和颏肌; 5)颈支:支配颈阔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