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7:46: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数学的学习是科学的思维学习过程.按照思维发展规律,思维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为了使学生在变化的过程中能够更顺利过度,教师应该想办法使“突变”成为“渐变”, 小学及初中教师都有责任关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法对学生的适应性.小学教师应当了解初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初中教师也应该了解小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中小学教师有必要进行更多的沟通与交流,寻找教学的平衡点和交互点,或者可以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之间设立通道,减少学习内容的脱节和数学思维培养过程中的脱节,使中小学的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提高数学课程对学生学习的适应性.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尝试.

一、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并提高难度,使学生逐步适应更抽象的学习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义务教育阶段更好地学习数学,小学教师在深刻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在各个年级的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适当地拓展教学

内容,使数学知识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使学生逐步适应更抽象的学习.如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数与代数”,这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教学重点是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估算意识,目的是培养学生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能力及理性思考的能力. 小学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应该明确代数学习应该遵循从算术数到有理数、从算术运算到代数运算的轨迹,即数的运算→用字母表示数→式的运算,其衔接环节是用字母表示数,而用字母表示数则是学生的思维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转折点,是帮助学生从数学的具体走向抽象、从有限走向无限的工具.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必要性,并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不确定性,以及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①用字母表示具体的数:2、4、6、m、10、12,则 m= . ②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周长、面积等计算公式(a+b=b+a, C=4a,S=a2).

③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代数式)并求代数式的值. 爸爸比小红大30岁,当小红的年龄是a岁时,爸爸的年龄是a+30.

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a+30=11+30=41. 通过对这些例题的学习和理解,学生就能够在一个从特

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学习过程中,也就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顺利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建立了一个能够扩充的数学概念,走到数学学习的新的境界当中.

二、重点抓好与中学相通的数学内容的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教师的数学教学方法比较稳重,教学中对学生独立思考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为了做好衔接,小学教师应当重点抓好与初中有密切关系的教学内容的教学,适当渗透初中的教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奠定基础. 1. 负数的教学

负数的知识在小学的教学中篇幅不多,但却是初中有理数学习的起点以及引入数轴、绝对值的起点.小学教师对负数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负数的读写法和大小,更重要的是要紧扣负数的意义,让学生重点理解相反意义的量,并适当渗透有关数集、数轴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负数的数感.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运算符号“+”和“-”进入,理解其中一种意义的量为“正”的量,与之相反意义的量就为“负”的量,如运进用“+”表示,运出用“-”表示;增产用“+”表示,减产用“-”表示;零上用“+”表示,零下用“-”表示;收入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