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现代教育原理】1-5形考作业答案大全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13:46: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05任务_0010

一、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教育先行的理论基础在于教育是具有( ACD )的产业。 A. 基础性 B. 教育性 C. 先导性 D. 全局性 E. 可持续性

2. 在教育学发展史上,第一本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来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学专著是德国赫尔巴特的( B )。 A. 《大教学论》 B. 《普通教育学》 C. 《爱弥尔》 D. 《教育论》

3.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该话出自( C )。 A. 《中庸》 B. 《论语》 C. 《学记》 D. 《说文解字》

4. 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AB

A. 人口数量

B. 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 C.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D. 社会文化 E. 法律制度

5. 杜威对教育性质判定的几个命题是( ACD )。 A. 教育即生活 B. 教育即模仿 C. 教育即生长

D.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E. 教育即训练

6. 下列内容哪些属于社会教育的特点( BCDE )。 A. 系统性 B. 多样性 C. 群众性 D. 补偿性 E. 开放性

7. 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 BDE) A. 教师中心 B. 儿童中心 C. 书本中心 D. 社会中心 E. 活动中心

8.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 BCD )等方面。

A. 教育目的

B.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C. 教学内容

D. 教学方法、教学设备 E. 教学组织形式

9. 赫尔巴特把教学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ACDE )。 A. 清楚(明了) B. 识记 C. 联合 D. 系统 E. 方法

10. 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规范形式包括( ABCD )。 A. 课程计划 B. 课程标准 C. 教科书 D. 作业 E. 考核

二、名词解释(共 3 道试题,共 15 分。) 1. 学校教育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2. 课程标准

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 研究性学习

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各种探索活动,获得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简答题(共 4 道试题,共 40 分。) 1. 简述教育的本质特性。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 简述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 (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

(4)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教育和社会实际;

(5)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6)课程评价基本只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7)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

3. 简述教师的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

(1)教师专业精神:①教育信念;②教育态度和动机;③自主发展需要和意识。

(2)教师专业知识: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个人实践知识。

(3)教师专业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4. 简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产生的影响。

(1)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影响:课改后的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师生互动和参与的比重增大;二是建立新型的平等交往的师生互动关系。 (2)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

①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成为学校课程的参与者,要开发自己学科的课程,参与课程设计和实验,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②影响教师常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位移,不再是“控制课堂”,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通过互动共同探索知识; ③使教师重新审视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

④课程改革对教师之间的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合作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进步,且在合作中碰撞出新思想,同时教师的合作也起到了示范与促进学生合作的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5 分。) 1. 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举办重点班

江西赣州市教育局今年暑假前夕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任何小学和初中都不得以考试方式选拔新生。可在该市的某县县城几所学校,初一新生进行考试在当地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赣州市教育局出台文件明确提到,要“叫停”学校里的快慢班、重点班、尖子班、提高班、实验班、特长班、兴趣班等。可在该县的部分县城中学,却在初一新生的招生简章中明确标明了要分重点班。

问题:该市部分学校的做法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哪些规定?义务教育法在此方面做出规定的主要意图有哪些? 【答题参考思路】

该学校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中关于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规定。

《义务教育法》做此规定的主要意图是为了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重点班,必然会给这些班优先配置师资等,使得教育资源很难均衡,这种做法不符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

05任务_0011

一、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ABDE )。 A. 无歧视原则 B. 保护儿童原则 C.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D.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 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2. 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ABCDE )。 A. 先导性 B. 感染性 C. 权威性 D. 终身性 E. 针对性

3. 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ACDE )。 A. 生存的权利 B. 婚姻的权利 C. 受尊重的权利 D. 受教育的权利 E. 安全的权利

4. 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 ABC )。 A. 教学 B. 综合实践活动 C. 咨询与指导 D. 家庭教育 E. 社区教育

5. 杜威对教育性质判定的几个命题是(ACD )。 A. 教育即生活 B. 教育即模仿 C. 教育即生长

D.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E. 教育即训练

6. 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规范形式包括( ABCD )。 A. 课程计划 B. 课程标准 C. 教科书 D. 作业 E. 考核

7. 赞可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 ABE )。 A. 高难度原则 B. 高速度原则 C. 掌握学科结构原则 D. 发现学习原则 E. 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原则

8.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ABCE )。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内容 D. 教育方针 E. 教育手段

9.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BCE )。 A. 教育即生活 B. 社会即学校 C. 生活即教育 D. 学校即教育 E. 教学做合一

10. 课程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BCDE )。 A. 培养目标 B. 教学科目 C. 学科开设顺序 D. 各门学科教学时数 E.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二、名词解释(共 3 道试题,共 15 分。) 1. 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指的是以一定的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为服务社区,社区依赖于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 2. 教育目的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要求。 3. 教育规律

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本质联系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三、简答题(共 4 道试题,共 40 分。) 1. 简述教师的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

(1)教师专业精神:①教育信念;②教育态度和动机;③自主发展需要和意识。

(2)教师专业知识: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个人实践知识。

(3)教师专业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 简述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 (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

(4)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教育和社会实际;

(5)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课程评价基本只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7)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

3. 简述当代学生观。 (1)以人为本的理念; (2)尊重的教育理念;

(3)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 (4)依法施教的理念; (5)自我教育的理念。

4. 简述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相对于传统的“被动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独立人格。

(2)相对于传统的“个体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共同生活、协同工作。

(3)相对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倡“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5 分。) 1. 老师被起绰号\茶煲\扇全班学生耳光

日前,从化太平中学初中一年级某班的同学,因有人将班主任老师花名为“茶煲”写进周记,而让班主任知晓自己“花名”被学生叫了个遍,班主任一怒之下先让40余名学生自掌嘴巴,其后这些学生又被该老师几乎逐个扇了耳光。 问题:从依法施教的理念以及师德两个角度分析该教师的行为。 【答题参考思路】

(1)依法施教的理念: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其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我国相关法律也规定了青少年儿童的如下权利:生存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安全权。

(2)师德:良好的师德首先表现在对学生的热爱上,然后有“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孩子还处于一切尚未定型的成长期,所以才需要教育。他们

难免会犯错误,而犯错也应该成为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契机。

05任务_0012

一、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教育先行的理论基础在于教育是具有( ACD )的产业。 A. 基础性 B. 教育性 C. 先导性 D. 全局性 E. 可持续性

2. 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包括( ACD )。 A.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B. 健全学生的体魄 C. 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D.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E. 增长学生的知识

3. 夸美纽斯提出的影响至今的三个教学原则是:(ACD )。 A. 直观性原则 B. 前景教育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E. 平行影响原则

4. 杜威对教育性质判定的几个命题是( ACD )。 A. 教育即生活 B. 教育即模仿 C. 教育即生长

D.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E. 教育即训练

5. 课程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BCDE )。 A. 培养目标 B. 教学科目 C. 学科开设顺序 D. 各门学科教学时数 E.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6. 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ABCDE )。 A. 先导性 B. 感染性 C. 权威性 D. 终身性 E. 针对性

7. 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学说,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如下多种智力的组合( ABDE )。

A. 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

B. 视觉/空间关系、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 C. 解决问题的能力 D. 人际交往智力

E. 自我反省智力、自我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

8.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 A )的诞生,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

为一门学科。 A. 《大教学论》 B. 《普通教育学》 C. 《爱弥尔》 D. 《教育论》

9. 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 ACDE)。 A. 生存的权利 B. 婚姻的权利 C. 受尊重的权利 D. 受教育的权利 E. 安全的权利

10.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 BCD )等方面。 A. 教育目的

B.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C. 教学内容

D. 教学方法、教学设备 E. 教学组织形式

二、名词解释(共 3 道试题,共 15 分。) 1. 教育方针

是由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提出的,带有法律效力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向、目的、道路的总体规定。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宗旨。 2. 教育规律

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本质联系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3. 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简答题(共 4 道试题,共 40 分。) 1. 简述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相对于传统的“被动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独立人格。

(2)相对于传统的“个体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共同生活、协同工作。

(3)相对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倡“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