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复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10:04: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四,多音调合奏曲色彩的语言。北部顿河地区哥萨克的民间语言和文学语言的交织,以及作者的声音同人物声音的合奏,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多音调合奏曲的色彩。 4.论述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主要特征。

一,莎士比亚的戏剧情节生动丰富。在他的剧作中,往往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

二,莎士比亚的戏剧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复杂性,典型性。 三,莎士比亚擅长用内心独白的手法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他的戏剧语言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特征。 5.论述古代东方文学的主要成就。

答 1)古埃及文学,主要包括神话、诗歌、故事儿亡灵书》等。 (2)巴比伦文学,主要包括神话、故事、史诗《吉尔伽美什》等。 (3)古印度文学主要包括《吠陀》、两大史诗、寓言故事等。 (4)希伯来文学,主要是《旧约》文学。

6.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是如何批判金钱社会的?

《人间喜剧》是马恩论述资产阶级金钱关系的生动,形象的说明。《人间喜剧》是贵族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在满身铜臭的暴发户的逼攻之下,贵族们的结局,不是向资产阶级投降,就是退出历史舞台。在金钱的作用下,贵族人物的悲剧深刻反映了贵族的失败。 《剥削者》中的戈贝斯克是早期资产阶级金融剥削者的典型。他对世间一切事物的看法都从金钱出发。这位巴黎社会的无冕之王左右了一切,无论谁被金钱所迫,都会成为他的奴隶,都要被他所掌握,最后也迟早会被挤干。他得意地说:“我毫不费力地就控制了社会,社会奈何我不得”。葛朗台老头则另有特点,是个狡猾的投机商、暴发户、一毛不拔的守财奴。 《人间喜剧》暴露了资产阶级金钱道德的丑恶和它对社会的腐蚀作用。人们为了金钱,尔虞

我诈,明争暗斗。做父亲的,不让女儿享有财产和出嫁的权利,白白葬送女儿的青春。做女儿的,让父亲病死在公寓阁楼上,看都不看他。当妻子的,为了丈夫的财产,不但要求执管他的产业,还要置之死地而后快。当邻居的,为了几个法郎,可以将一个人送进监狱。当亲戚的,嫉妒对方的财富,让对方倾家荡产。如果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那是爱上别人背后金光闪闪的黄金。社会道德风气的腐败,使许多本来还比较纯洁的青年也走上了邪路。如拉发埃尔,拉斯蒂涅,吕西安,这些外省青年,踏进巴黎的上流社会,看到金钱的力量,看到占有金钱是成功的捷径,都变了质,成为道德败坏的人。而越是坏到透顶就爬得越高,稍有犹豫便归于幻灭。吕西安就是不够狠毒,死在狱中;而拉斯蒂涅则当上了部长,便成为鲜廉寡耻的流氓政客。《人间喜剧》里表现的现实和塑造的人物,现在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某些方面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所以,今天《人间喜剧》仍可以作为帮助我们认识社会丑恶的主要材料。

7.浮士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是什么?

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着探索者的形象。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他又是普通人类的代表,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求之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个人欲求和现实所迷惑,而是一次又一次勇敢地超越了自我,不断走向新生活。他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些渴望摆脱蒙昧、获取真知而勇往直前的优秀知识分子的写照。浮士德形象的意义,在于向人们指出了一条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8.试述《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色彩。

1悲剧性的结局。2把个人提升为全人类的代表予以光照。他认为一个人的命运是“诸神的戏弄”,人没有能力支配自然,没有能力与之抗争,人的命运终究是悲观的。

9.联系作品谈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主要特色。

(1)情节丰富生动。(2)人物个性鲜明。(3)擅长用内心独白手法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4)语言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 简答题

1.简述狂飙突进运动的主要内容。

内容:在英法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和压抑,要求个性解放。他们大喊大叫,崇尚天才和叛逆;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推崇自然和自我。 2.简析奥涅金形象的意义。

奥涅金: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启蒙,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倾向,但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是“多余人”的典型。重要问题:贵族知识分子脱离人民的问题。

3.简述《百年孤独》的艺术特色。 第一,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结合。 第二,象征、暗示手法的大量运用。 4.简述《母亲》的思想内容。

答 1)《母亲》是一部反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作品。 (2)展现了俄国工人运动的整个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小组的成长,人民群众的觉醒。(3)反映了革命斗争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的过程。 5.简述古典主义戏剧“三一律”的内容。

\三一律\是古典主认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就是按\三一律\写成的,全剧五幕,单线发展,情节发

生在一个地点,即奥尔恭的家里;所描写的全部事件都在一昼夜之内发生;主题集中在揭露答尔丢失的伪善面目这一点上。 6.简述高老头“父爱”的悲剧意义。

高老头爱钱,但更爱女儿,他的超乎寻常的“父爱”的片面发展,变成了使他这位不幸的父亲丧命的痴情。但高老头并不知道资产阶级的金钱关系。病得快死的时候,他渴望瞧见自己的女儿,但这是“不可能”的。最终高老头懂得他已被遗弃,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他喊道:“钱可以买到一切,也可以买到女儿,啊!我的钱到哪儿去了?”高老头下葬的时候,女儿女婿都没有来送他。“柠檬干了,那些女儿就把空壳扔到街上完事。”这就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资产阶级家庭关系“化成了单纯的金钱关系”。高老头的“父爱”并不是实际生活的艺术反映,而是作者的臆想和夸张,高老头的遭遇是典型的,但形象又是不真实的。高老头形象复杂性决定于巴尔扎克世界观的复杂性,是资产阶级人性论的表现。 7.简述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艺术特征。

一,象征性。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把思想还原为知觉,使抽象的思想外化。二,荒诞性。现代派作家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三,意识流。现代派作家热衷于挖掘人的潜意识,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

8.简述《浮士德》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最突出的特点。

用辩证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浮士德是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与情欲的对比;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人的对比。 9.简述卡夫卡小说《城堡》的主题。

(1)《城堡〉从人与城堡关系的角度来表现人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2)\城堡\有多层寓

意:它是权力的象征,是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是神秘的异己 力量的象征。老百姓与国家之间,关系疏远而对立,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把 两者隔开,永不相通。 10.简述简?爱的人格魅力。

首先,她不愿放弃做人的尊严,敢于反抗傲慢无礼和专制自私的男人。 其次,她不愿接受以男性为中心的妇女观,不做“家里的天使”。

再次,她对爱情有独特的理解,认为爱情的前提不是门第,不是金钱,而人格的平等。 11.简述“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含义。

\第二十二条军规\指一个圈套,一个陷阱.它隐喻了一种悖论般的荒谬处境,作为一个生存的总体隐喻它直接指向当代世界的生存现状,象征着一种有组织的混乱以及有理性的荒诞,象征了后现代社会的一种谁也看不到,但却无所不在的统治. 12.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有哪些主要特征?

(1)强烈的主观色彩。 (2)喜欢描写歌颂大自然。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4)追求强烈艺术效果,如夸张、对比、异国情调等。 13.你是如何理解唐吉诃德形象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的。

唐吉诃德的形象不是单面的,而是多面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堂吉诃德从入迷到清醒的人物性格的发展,也是前所未有的,以往的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往往是始终如一的,《堂吉诃德》这一成就给后世文学影响较大。 15.《等待戈多》的艺术特色。

(1)是一部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戏剧。(2)摒弃传统戏剧情节,将生活撕成断片碎块。(3)通过非理性的夸张,利用舞台手段达到感情外化的目的。 16.什么叫“社会问题剧”?

\社会问题剧”是挪威作家易卜生开创的一种戏剧类型,它是以尖锐地提出现实生活和发掘

社会问题的思想深度的个性特征,突破了古代“命运剧”、近代“性格剧”的历史局限性,开创了戏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易卜生式”的社会问题剧。这些剧本提出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系列问题,在历史上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17.什么叫“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是欧洲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莎士比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作用,主张要借鉴莎士比亚的创作经验。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善于从现实生活出发,给作品中的事件和人物提供真实而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 18.启蒙运动文学的主要特征。

(1)有鲜明的倾向性。(2)把第三等级作为主人公正面歌颂。(3)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如正剧、哲理小说等。

19.《静静的顿河》中葛利高里形象的悲剧实质。

(1)他的悲剧是以独特的哥萨克气质、哥萨克传统偏见和自私要求对抗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悲剧。(2)反映了哥萨克历史道路的曲折性和矛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