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31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附答案) (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5 6:34: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31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考纲要求 1.宋明理学。2.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课标提示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考点一 宋明理学

考点二 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家思想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佛教 ②“三教合归儒” ③佛道 ④天理 ⑤“格物致知” ⑥“三纲五常” ⑦“存天理,灭人欲” ⑧统治阶级 ⑨官方哲学 ⑩《四书章句集注》 ?“心” ?反省内心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伦理道德

考点二 ①孔子 ②“存天理,灭人欲” ③君主专制 ④“天下为主,君为客” ⑤经世致用 ⑥实践 ⑦物质 ⑧辩证法 ⑨传统文化

[巧学妙用]

易错易误——“三教合一”并未动摇儒学正统地位

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思想盛行,一度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唐代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但并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体现了三教融合、并存的特点。 图表证史——理学对人性的扼杀

历代节妇烈女人数

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增加。 构图解史——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构图解史——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

图示解史——明清之际的活跃思想

考法1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

【考题1】 (2017·四川乐山调研)朱熹说,“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不知不自觉,自然醒悟”。陆九渊则说:“读书……只以晓文义为是,只是儿童之学,须看意旨所在”。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 ) A.明“理”的方法 B.读书的方法 C.明“理”的目的 D.读书的目的 答案 A

『方法突破』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体现了格物致知的方法论,“读书……只以晓文义为是,只是儿童之学,须看意旨所在”体现了发明本心,认为读书不看“意旨”只是“儿童之学”,因此两者的根本分歧是明“理”的方法。 『史论链接』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性

(1)地位:都属于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内容: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理”是儒家伦理道德。 (3)本质:都以儒家伦理纲常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4)影响: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考法2 明清进步思想与传统儒学思想的关系

【考题2】 (2017·广东广州模拟)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据此可知( ) 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 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 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 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