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练习题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3:32: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正名篇》;2.巴利、薛施霭、1916;3.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符号结构体系4.1888;5.模糊性;6.定型性;7.虚词 8.《读写技巧》9.奥斯汀10.领音 11.图画、字符12.词汇歧义、组合歧义13.壮侗、苗瑶、藏缅14.《说文解字》;15.语言决定论、语言相对论; 16.条件变体、自由变体;17.柴门霍夫;18.谓词;19.亲属语言;20.词根语、屈折语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①;2.③;3.③;4.④;5.③;6.③;7.②;8.①;9.①;10.①

11.④;12.④;13.④;14.②;15.②;16.①;17.③;18.③;19.①;20.② 21.②;22.④;23.④;24.①;25.①;26.④;27.③;28.②;29.②;30.①

三、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①④⑤;2.①②③;3.①②③④⑤;4.①③;5.①②③④⑤ 6.①②④⑤;7.②③④;8.①②③;9.③⑤;10.①②③⑤

11.②③④;12.①②③;13.①②③④⑤;14.①②③④;15.①②③④⑤ 四、术语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语言学: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2.音位:音位是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词、语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最小的语音类型单位。

3.虚词:虚词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位置固定,数量封闭,可分为助词、介词、语气词、连词等,一般不充当句法成分。

4.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是一种用简化了的图形来描摹事物的表意文字。象形文字是在图画记事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带有明显的图形性质和特征。如古埃及文字、中国的部分甲骨文以及古代克里特(米诺)文字和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都是象形字。

5.综合语:按语法方式的不同把语言分为综合语和分析语,综合语的特点是用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示词的语法关系和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就是词本身有格或其他范畴的变化。属于这种语言的有俄语、德语、立陶宛语、印地语等印欧语系的语言。

6.言语:言语是说话时实际存在的话语以及为说出和理解这些话语而进行的行为过程。言语属于个人,是具体的。

7.表象思维:或称“形象思维”。“表象”是指事物被感觉时在脑中留下的形象,它可以凭记忆而重现。表象思维就是思维时在头脑中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思维活动。

8.音质:指声音的个性或特色,也叫音色,是声音的四个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形式。

9.词类:词类是依据词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划分出来的词的语法类别。

10.衔接:衔接是形式方面的问题,是篇章的有形网络,体现于篇章的表层结构上,主要

1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有五种: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手段。

11.语言:索绪尔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语言属于全社会,是抽象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每个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符号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句段关系和联想的聚合关系。

12.组合关系:是指在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符号之间所形成的横向关系。

13.语流音变:人们说话时,具体的音素组合在一起,形成长短不等的一段段的语流。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14.语义:所谓语义,简单地说:就是指语音所传达的信息内容。是指用语音形式表达出来的各级语言单位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

15.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是词汇的基础,是语言中词汇的核心部分,它和语言中的语法构造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基本词汇是由基本词构成的,基本词指语言中产生较早而又较稳定、使用频率高的词,它所标记的概念多是与我们人类生存和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现象和行为。

五、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h

1.音素:[f、e、i、n、i、a、u、t?、i、ε、n、l、i、p、u、k、a、n、l、a、i]

h

音位/f、e、i、n、a、u 、t?、l、p、k/ 2.1)显性意义:述语+宾语(定语+中心语);定语(述语+宾语)+中心语

2)隐性意义:动作+受事; 动作+受事+施事

h

3.音素:[t?、i、ε、u、?、n、m、e、i、x、u、a、x、?、t?、u、l、u、o]

h

音位:/ t? 、i、e、u、? 、n、m、x、a、t?、o、l/ 4.A :飞、机、绿、苦、二 B :油油、头、初

h

5.音素:[t?、y、n、i、a、n、x、u、a、l、i、f、?、?、t?、y、n、p、i、ε]

h

音位:/[t?、y、n、i、a、x、u、l、f、t?、? 、? 、p、e/

6.A:词语的搭配习惯不同,“改进”一般与方法、工作等词搭配,而“改善”则与生活、条件或关系等词语搭配。

B:感情色彩不同,“鼓动”是褒义词,而“煽动”是贬义词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公元前4世纪,印度学者巴尼尼在整理、注释印度最古的宗教经典《吠陀》时,写出了杰出的“梵语语法”。公元前4、5世纪时,口语和《吠陀》时代的语言差别越来越大,甚至许多地方已经不能为一般人所读懂了。为了确保准确无误地理解《吠陀》的宗教内容,就必须对《吠陀》的语言作注释。著名的《巴尼尼经》(正是当时从解说《吠陀》语言开始,进而研究梵语的整个结构的产物。《巴尼尼经》又名《八章书》,是巴尼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一部梵语语法。巴尼尼极其概括地叙述了梵语的语音结构、语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巴尼尼语法是一部汇集了许多世纪的语法学家研究成果的语法法典,对梵语的语音、语法现象分析和描写得十分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印度语言研究的最初动力,是必须把梵语文化中最古老的吠陀时期由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些宗教和礼仪文献保存下去,巴尼尼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后人学习和研究梵语。布龙菲尔德说:巴尼尼的著作是“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

2.1)言语有两种形式,就是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外部言语是指说出来的或写出来的可以使别人感知的话。内部言语是指没有说出来的内心的话。

2)关系: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都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两者是

2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有区别的,内部言语是个人内心独白或深思时才用的,不需要别人明白,没有交际的功能。而外部言语却是个人通过说或写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是要他人理解的,是有交际功能的。因此,内部言语不是很完整连贯,从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的过程,就是整理思想的过程,外部言语比内部言语更有条理,更清楚,更完整。

3.1)按气流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可分为塞音,鼻音,颤音,闪音,擦音,边音,半元音,塞擦音八类。

2)按照发音时声带振动与否来分,可分为清音和浊音两类。 3)按照发音时气流的强弱来分,可分成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

4.1)结构的定型性。第一,固定短语的构成成分的次序不能随意颠倒,即便是并列结构的成分也是这样。如“南征北战”不能说成“北战南征”。惯用语在结构上具有定型性,但使用时可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碰钉子”,可以说成“碰了个大钉子”、“碰了个软钉子”。第二,各个构成成分也不能随意用别的成分去替换,即便是同义或近义的也不行。如:“半斤八两”不能说成“半斤五两”。第三,不能随意增减构成成分。如:“胸无点墨”不能说成“胸中无有一点墨”、“惊弓之鸟”不能说成“惊弓鸟”。有时为了某种目的,对固定短语的构成成分做些变动是可以的,从历史上看,有些成语的构成成分已发生了变化,如“揠苗助长”现在多说“拔苗助长”。另外,由于某种需要,也可以改变构成成分的次序,如“厉兵秣马”有时也写作“秣马利(厉)兵”。

2)意义的完整性。其含义是:某个固定短语的意义并不是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约定俗成的,有一个整体性的意义,有时甚至与字面意义无关。如“四面楚歌”就是一个历史的典故,而“汗牛充栋”则是说书很多,而不是说出汗的牛很多。固定短语一般都有特殊的引申义和比喻义。

5.19世纪欧洲的语言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标志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起来的重要前提是:1)梵语材料在语言比较中的运用;2)语言学家们所作的语言比较工作;3)世界语言标本的收集和研究。丹麦的拉斯克(R.Rask)、德国的葆朴(F.Bopp)、德国的格里木(J.Grimm)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

6.1)符号虽然是由形式和内容构成的结合体,但形式和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是任意的,是不可论证的。而语言的理据性指的是语义形成的可释性,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表示某一意义内容的原因或根据。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语言符号的理据性具有普通语言学和个别语言学的关系:任意性是指各种语言音与义之间的关系,理据性是指个别语言具体的命名关系,二者的角度不同,范畴不同,作用不同,地位不同,时间不同。任意性是普通语言学大厦的基石,它是普遍的,抽象的;理据性是基石上面的砖瓦,它是个别的,具体的,是个别语言学的重要原则。任意性和理据性是对立统一的,对语言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7.1)按照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分为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和中元音。

2)按照舌位的前后,分为前元音、后元音、央元音。

3)按照唇形的圆展,分为圆唇元音、扁唇元音、自然唇元音。 4)舌尖前元音、舌尖后元音、卷舌元音

5)根据软腭的升降情况,分为口元音和鼻化元音两类。

8.词义的扩大也就是词义演变之后概括客观事物的范围比原来要大,如“江、河”,过去指长江和黄河,今天则泛指所有的河流,词义的范围扩大了。

词义的缩小指的是词义演变后概括客观事物的范围变小了。如“臭”原来泛指一切气味,既可指香味,也可指臭味,《易经》中有“其臭如兰”,而现在,词义范围缩小,仅指臭味了。

词义的扩大和缩小是词义概括同类事物范围方面的变化,而词义的转移是指词义概括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