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汇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17:38: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4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试题 汇编

一、江苏扬州

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秦兴师临周求九鼎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颜率请借救于齐。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救周,而秦兵罢。齐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复诣齐。曰:“周赖大国之义,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楚,必 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臣窃为大王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敝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颜率:人名。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周君患之(▲) (2)发师救周(▲) (3)颜率复诣齐(▲) (4)子之数来者(▲)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子之数来者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黔之驴》) B.寡人将寄径于梁 每假借于藏书之 家(《送东阳马生序》) C.齐王乃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发师救周,而秦兵罢 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

(3)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 13.“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中高度评价了颜率的谋略;“此特儿童之见耳”,宋人洪迈则在《容斋随笔》中对 颜率的谋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对颜率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呢?请简述理由。(3分)

二、江苏南京

报恩塔① [明]张岱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②,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

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②窑器:陶瓷器具。 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则报恩塔是也 ▲ (2)闻烧成时 ▲\\

(3)半日方散 ▲ (4)必顶礼赞叹而去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

11.学校文学社为正在重建的报恩塔征集对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3分) 上联:造大窑器堪称奇迹\\ 下联: ▲ 9.(4分)(1)这 (2)听说 (3)方才 (4)离开(每空1分) 10.(4分)现在塔上损坏了一块砖,把砖的字号报给工部,工部下发一块砖来替补它,像当初就砌在那里一样。 11.(3分)示例:成一金身信属鬼工

三、山东聊城\\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①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②质何敢望③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④矣!”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②顾:表示轻微的转折。③望:奢望。④厚:丰厚。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朝廷方治朋党 ②顾质何敢望之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10.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8.①治理,惩治 ②怎么,哪里(说明:本题2分。)\\ 9.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说明:本题2分。) 10.政治磊落;敢作敢当。(说明:本题2分。)

四、湖南株洲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囚:指去世的人)。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

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至但饮一杯水 ②植木偶于堂 24.翻译下面的句子。 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

25.根据上文,作者认为做官不但要 ,更要 。(每空不超过4个字) 23.①只(1分) ②树立(竖立)(1分) 24.害怕事情烦重而(就)不做,(难道)不是辜负国家吗?(2分) 25.廉政(廉洁)(1分) 勤政(务实,做实事)(1分) 五、湖北随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9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

李白

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征,为苍生而一起。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痗。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梁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先生六十而隐化,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 他日。且能倾产重诺,好 贤攻文。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注释】①江夏:今武昌一带。倩公:随州名僧贞倩。汉东:今随州。此序中李白高度赞美古代圣贤谢安与名僧支循(支公)的交游,又极力称颂鲍照、江淹与名僧惠休的交往,以衬托自己与倩公交游的非同寻常。②起:(谢安)应(桓公)征召出山。③忝:辱没。④痗:忧伤。⑤紫阳先生:云游随州的道教大师紫阳道人。⑥隐化:委婉语,指死。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仆与倩公一面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B.季梁为大贤 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C.始生紫阳先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D.以写别意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

14.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李白与 情公深厚情谊的一项是( ) (3分)

①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②言归汉东,使我心痗。③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 ④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⑤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⑥思亲遂行,流涕惜别。 ⑦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⑦ C.②⑤⑥⑦ D.③④⑤⑥ 六、广东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

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国无尉/去国怀乡

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

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善 哉 祁 黄 羊 之 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 11.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 答:

9.B你(A.任用/行为。C.诸侯国,国家/国都。D.听说/出名。) 10.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

11.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

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1分)

七、浙江温州

游东坡 [南宋]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筇杖:竹枝。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自州门而东 (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 (4)为一郡之最 15.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3分)

堂 中 有 苏 公 像 乌 帽 紫 裘 横 按 筇 杖 是 为 雪 堂。 16.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 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17.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4分)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 开始,以“ ”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 之情。

14.(4)(1)向东走(2)空而开阔(3)面向 (4)是 15. (3)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16. (3分)B[

17.(4分)(1)雪堂(2)仰慕 八、浙江宁波 释盗遗布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 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 罪。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 17.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 分) 夫 不 喜 之 人 未 必 本 恶 习 以 性 成 梁 上 君 子 是 矣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 B、俄.闻自投地(不久) C、乃遗.布二端(赠送) D、后更无盗.(强盗) 19.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夫 不 喜 之 人/未 必 本 恶/ 习 以 性 成/ 梁 上 君 子 是 矣 18.D

19.观君形状非罪人,应由贫困。

20.?陈寔对梁上君子不加惩罚,反而赠送给他两匹布,从中看出他宽宏大量。?陈寔对梁上君子责罚,而是进行教育,从中看出他教育有方,以德化人。

九、湖南益阳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第11~15题。(12分)

【甲】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 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童区寄传》节选)

【乙】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臵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啗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李寄》节选)

1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布囊其口(口袋) B.贼易之(轻视)

C.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访求) D.寄从后斫得数创(用刀斧砍)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汝曹怯弱,为蛇所食 A.一人去为市(《童区寄传》) B.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为坻、为屿(《小石潭记》) D.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 意思。(4分) (1)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