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苏教版4年级上《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案3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06: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9页例6、“练一练”,第20~21页练习四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五入法试商后的调商方法,能通过调商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的得数。

2.使学生经历用五入法试商发现初商过小需要调大的探索过程,理解初商过小需要调商的原因和原理,提高除法笔算技能,发展除法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互动交流,获得经历探究获得新知的成功体验,发展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和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除数用五入法试商的调商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调商原理。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引入新课 1.激活经验。

出示:84÷23= 96÷38= 让学生笔算,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能说说第一小题的笔算过程吗?为什么会初商偏大需要调商? 第二小题把除数看作几十试商的,用了什么方法? 2.引入新课。

谈话:在计算上面两道题时,第一小题用四舍法把除数看小了试商,发现初商偏大需要调商,才能正确计算;第二小题用五入法试商,试出的商正好合适。那用五入法试商是不是也会出现需要调商的情况呢?如果出现需要调商的情况,初商需耍怎样调呢?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和调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学习调商 1.呈现例题,引入计算。

出示例6,让学生读题,思考怎样计算。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计算?(板书:252÷36) 2.尝试探究,体验方法。

引导:请大家先想一想要把除数看作多少试商,再试着算一算,看看初商是不是合适,如果发现问题想想有没有办法解决,完成计算。好吗?

让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

交流:怎样试商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发现的? 为什么会初商偏小呢,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说明:大家发现用五人法把36看作40试商,由于把除数看大了,出现了初商偏小的情况,这时余数和除数相等,还可以继续平均分,这就需要调商。初商偏小时可以把初商调大1,试着除一除。(板书:除数看大,初商可能偏小一调大)

3.完成计算,确认方法。

引导:现在请大家在课本上按照讨论的方法计算一遍,求出得数后验算一下,看这样算对不对。得数正确就在课本上填写得数和答句。

交流:商是几,怎样验算的?(板书验算过程) 4.回顾反思,交流收获。

引导:回顾一下今天用什么方法试商的,遇到的是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能说说你的收获和体会吗?

追问:计算时从哪里可以看出初商偏小?

小结:用五入法把36看作40试商,除数看大了,初商就可能偏小;计算时余数比除数大或者和除数相等,就能知道初商偏小,解决的办法是把初商调大。

三、练习玑固,加深认识 1.做“练一练”。

引导:请大家先独立比较竖式里的余数和除数,想想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再想想应该商几,在题里把商调整。

交流:你能说说各题应该商几吗?(指名口答,结合第一、二小题让学生说说商为什么偏小,应该调成几)

为什么会出现初商偏小的情况,初商偏小怎样解决?

强调:把除数看大,会出现初商偏小的情况,这时需要把初商调大。 2.做练习四第5题。 (1)做第一组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

交流:这两道题计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怎样发现下面一题初商偏小要调商的? (2)做后两组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人板演。

检查:第二组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三组哪一题计算时调商的,为什么要调商? (3)比较结果,深化认识。

提问:比较每组两道题,用五人法试商,初商一定会偏小吗?怎样可以看出初商偏小?初商偏小怎样调商?

指出:用五人法调商,有时会出现初商偏小。如果竖式里余数不比除数小,就说明初商小了,这时一般是把初商调大1。

3.思考、口答。

先想想下面各题试商时初商几,再说说商可能是几或几。 出示:57290

38228

49328

启发:第一小题试商几,如果要调商那调成商几?你认为商可能是几或几? 后两道题的商可能是几或几,各是怎样想的?

说明:我们可以先看试商是几,再想如果调商要调成几,这样就能估计商可能是几或几。 4.做练习四第6题。

让学生独立改错,再交流错在哪里,怎样改正。(板书呈现判断、改正过程)

说明:当竖式里余数不比除数小的时候,说明初商偏小,这时可以调商——把初商调大1以后再计算。还要注意计算过程中每一步都要细心计算。

5.做练习四第7题前两道。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第一小题怎样计算的?(检查计算过程,突出试商、调商) 第二小题怎样试商、调商的?

通过这两道除法计算,你有什么经验要告诉大家吗? 四、总结收获,完成作业 1.总结交流。

交流: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掌习,你有哪些认识和体会能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