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优秀作业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25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21:24: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姓名 宋霄鹏 单位 文登南海高级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教材分析 从单元来看,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求民主的民主革命,主线内容主要包括列强侵华史和中华民族抗争史,以时间为线索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本节课的内容正是处于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学习,分析清楚这两个概念,为后面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的学习做铺垫。 从本课内容来看,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从五四运动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历史,内容比较多,设计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跨度较长,从1919年到1927年;课时少(老教材中用多个课时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如何上好这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去努力:一是解读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框架。 从本课子目出发,带领学生弄清三个子目的内在逻辑关系。二是突出重点,合理取舍。研读课程标准,我觉得本课的重点应是 “五四风雷 ”、“ 中共诞 生 ” 这两个子目录。因此,应将教学重点放在这两个子目录上,详细讲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引导学生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从个人能力、智力和知识储备上比初中有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有明显增强,而且也通过其他方式获得了比较丰富的学习方法和知识。 我班学生素质和思维能力一般,在学习历史学科的上,大多数学生还停留在初中历史教师划、拉、背知识的认识和方法上,仍然没有彻底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个人主体意识和独立思想不足;同时认识也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面,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所以,对学生来说,单纯的掌握基本史实问题是不大的,难度在于学生历史学习方法不成熟导致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 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和学生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相关资料,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主要在于加强学法指导提升教学质量。 历史事件主要由原因、背景、时间、人物、地点、经过、结果影响意义和作用等历史要素组成,因此应指导学生 应用这一学习方法对本课的主要历史事件从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和掌握。此外,历史知识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应注意指 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来理解本课内容 。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中共一大的内容、中共二大的内容;中共三大的内容、国民党一大的内容;国民革命兴起的表现、北伐战争的经过和成果。 (2)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中共和国民党合作的原因、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3)能力:通过归纳五四运动的背景,学会分析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通过比较五四运动前后两个阶段的特点,学会比较历史事件一同的方法;通过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学会总结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归纳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分析中共三大通过的国共合作的决议,学会同他人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 (3)通过归纳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革命先驱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并为之奋斗。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使用的技术:PPT制作技术、动态地图展示、视频截取和链接使用技术。 2、如何使用和使用效果: (1)在导入和第一部分,使用图片、表格、视频播放等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五四运动的背景、发展过程、成果以及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等问题。 (2) 在第二部分学习中使用文字资料、动态地图等引导学生理解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3)在第三部分学习中,使用图片、文字史料、动态地图等引领学生把握大革命的过程、结果和失败的原因。 (4)在第四部分,使用视频、对联等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的情感价值观。 (5)小结部分,PPT展示带领学生构建本课体系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信息技术支持(资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源、方法、手段等)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课堂导入 展示本课教学目标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 PPT展示图片 文字展示 阅读学习 PPT文字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