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5:30: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熟记生物的7大特征,课本P4-7)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①遗传现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②变异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注意:珊瑚和珊瑚礁不是生物(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课本P9-11

1.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注意:细菌、蘑菇、金针菇、灵芝等微生物属于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本P12-18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是生物圈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空气、土壤、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寄生关系 、互利共生关系

探究实验的步骤: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

验,叫做“对照实验”。(单一变量)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例子:沙漠中的骆驼刺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 海豹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仙人掌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 旗形树对大风环境的适应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例子: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大树底下好乘凉)

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 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3.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1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4.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又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5.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课本 P19-24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系统组成

绿色植物——生产者(能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不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动物和植物)

细菌、真菌—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3.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4.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5.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代表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 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 7.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8.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课本P26-31 一、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划分只是大体的划分,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

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各个生态系统之间是彼此互相影响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课本36-41

2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1.显微镜的结构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

准焦螺旋: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2.显微镜的使用 ①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②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3.目镜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体积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且变暗。

二、观察植物细胞 课本P42-45 1.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

切片——用生物体上切取下来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血液)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生物体上撕下来的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如衣藻、水螅、青霉等制成 以上三种玻片,都可以制成永久的(永久玻片)和临时的(临时玻片)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①细胞壁:支持、保护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③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④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液泡:在细胞质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3.实验避免出现气泡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

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三、动物细胞 课本P46-49 1.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4.《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使用生理盐水的作用:维持细胞的原形,保持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