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2 18:50: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引言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呈现出国际化的态势,知识经济与信息化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知识经济中,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成本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不断涌现。经济全球化给企业带来一个重大影响,即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变得更加的不确定和不可预测,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如,此次美国的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引发的全球危机给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我国中小企业正面临生存危机。种冲击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我国中小企业正面临生存危机。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复苏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显示,我国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40%的企业目前正在生死线上徘徊,只有20%的企业没有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而那些勉强存活下来的中小企业的经营也陷入困境。

从总体上看,我国成本管理实践和经验都落后于西方。因此,引入现有的先进成本管理理论,推进成本管理水平,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成本管理模式,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讲都具有实际意义。另外,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所走的高投入、低产出、资源消耗量大的粗放型发展道路使社会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在经济转型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消耗一度下降,但是这一转变仍然进行的不够彻底。企业管理中存在“重产出,轻投入\的传统计划经济观念,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水平较低。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成本管理

为了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我们引入成本管理的概念。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1.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

要搞好成本管理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首先要认真开展成本预测工作,规划一定时期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对比分析实现成本目标的各项方案,进行最有效的成本决策。然后应

1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根据成本决策的具体内容,编制成本计划,并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加强日常的成本审核监督,随时发现并克服生产过程中的损失浪费情况,在平时要认真组织成本核算工作,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和各项基本工作,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采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安排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正确评价各部门的成本管理业绩 ,促进企业不断改善成本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要定期积极地开展成本分析,找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挖掘降低生产耗费和节约成本开支的潜力。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修订版)进行成本管理应该实行指标分解,将各项成本指标层层落实,分口分段地进行管理和考核 ,使成本降低的任务能从组织上得以保证,并与企业和部门的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

成本是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综合指标。因此,成本管理不能仅局限于生产耗费活动,应扩展到产品设计、工艺安排、设备利用、原材料采购、人力分配等产品生产、技术、销售、储备和经营等各个领域。参与成本管理的人员也不能仅仅是专职成本管理人员,应包括各部门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人员,并要发动广大职工群众,调整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降低成本的潜力,提高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各种工业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 工业性劳务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以及供应非工业性劳务要发生各种耗费, 这些耗费称为生产费用。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称为产品成本。

2.成本的三个组成方面

(1)产品生产中所耗用的物化劳动的价值(即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

(2)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即归个人支配的部分, 主要是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3)劳动者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即归社会支配的部分,包括税金和利润)。 产品价值的前两部分是形成产品成本的基础,是成本包括内容的客观依据。所以,产品成本就其实质来说,是产品价值中的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价。

3.成本管理的理解

—— 管理的关键词是“活动”;是什么活动?是协调的活动;是什么协调活动?是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 不实施活动,就称不上管理;

—— 指挥和控制是组织的两个基本的管理职能;

2

—— 在成本方面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建立成本组织机构、规定和落实成本管理职责、权限,制定成本方针和目标,进行成本策划、成本控制、成本保证、成本检查、成本分析和成本改进等;①

—— 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如: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慈善机构、代理商、社团或这些组织的部分或组合。“组织”是这些单位的总称;

—— 成本管理是组织各级管理者的职责,一个组织要搞好成本管理,应加强最高管理者的领导作用,应由最高管理者领导和推动,落实好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和权限,并动员、教育和激励全体人员积极参与;

—— 对成本管理组织也应考虑管理的成本,从财务角度来衡量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断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者的满意度。

成本管理活动是整个一个大循环,并通过持续改进以改善成本管理、减少或杜绝资源的浪费和损失、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再进行成本管理活动的另一个大循环。

组织在实施成本管理过程中主要应考虑到: —— 不违反法律法规; —— 不影响顾客满意;

—— 不侵害员工利益(法定的);

—— 不影响技术进步; 作业成本管理—— 不影响产品质量。

4.国外战略成本管理的发展概况

战略成本管理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Kenneth simmonds)提出,他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这一视角对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探讨,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战略决策所需的信息\。后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提出了运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内部价值链)进行战略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杰克?桑克(Jack Shank)和戈文德瑞亚(V.Govindarajan)等人在迈克尔?波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1993年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一书,通过对成本信息在战略管理的四个阶段(战略的简单表述、战略的交流、战略的推行、战略的控制)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将战略成本管理定义为\在战略管理的一个或多个阶段对成本信息的管理性运用。

陈玉梅. 试论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 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4) .

3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年,欧洲的克兰菲尔德(Cranfield)工商管理学院提出了一种战略管理模式,其特点是把战略成本管理的工具运用于问题的诊断以及提出战略定位的选择方案,并根据成本效益分析,对方案进行评估和规划,然后予以执行,通过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价以及不断学习,开始新的循环过程。该模式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工具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竞争战略的制定;竞争对手分析和目标瞄准;行业态势分析;成本动因分析;评估组织面临的挑战,确定自身的目标。1998年,英国教授罗宾?库珀(Robin Gooperand)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中全面引入作业成本法,关注企业竞争地位和竞争对手动向的变化,从而构成了一种崭新的会计岗位--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ic Mangement Accounting, 简称SMA)。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成本管理的理论界和企业界也开始加强对战略成本管理及其竞争情报的应用等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划。这种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是从事物的最初点开始,实施充分透彻的成本信息分析,来减少或者消除非增值作业;应用反求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方法,在设计产品的同时,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比较,也设计产品的成本,从而使成本达到最低,其本质是一种对企业未来的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情报研究过程。

5.国内战略成本管理研究应用动向

烽火猎聘认为与国外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相比,国内的研究相对落后,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企业战略管理的兴起和研究的深入,也出现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如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研究所的战略成本管理课题组就对我国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夏宽云先生于2000年出版了专著《战略成本管理》,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陈轲先生于2001年出版了专著《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主要是从基本理论与应用理论两个层面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及其信息系统构建展开了系统研究。但是,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学者多局限于纯粹理论层面的分析而没有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真正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的实证研究为数甚少。②而且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严重滞后于国内战略成本管理的实践,例如,邯钢面对内外忧患的局面,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战略定位分析,以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成本为目标,推行了\模拟市场核算,实现成本否决,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的管理体制,结果企业成本连年下降,并且保持了持久的低成本优势,但这一成功的经验一直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用于指导我国的战略成本管理实践。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战略成本管理中的信息结构体系建设、战略定位以及与供应链、战略联盟、外包等之间的关系问题缺乏长期深入的研究,所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实

汤辉. 发挥成本管理在经营决策中的作用[J]. 冶金财会, 2003, (0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