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8:04: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大作业题目(内容):

一、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确立德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答:①德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②德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③德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 ④德育目的的确定还会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

⑤德育目的的确定一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2、德育目的具体确认困难的原因。

答:导致德育目的具体确认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德育目的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有不同的类型与层次,全面正确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智慧;第二,德育目的的确定涉及的因素很多,正确和科学的德育目的来之不易。

3、确立德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答:①德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②德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③德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 ④德育目的的确定还会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

⑤德育目的的确定一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4、德育全球化的表现。

答:德育的全球化源于经济、交通、通讯方面的全球化。德育的全球化表现主要是两方面。第一是影响的全球化;第二是主题的全球化。

所谓“影响的全球化”是指德育思想和经验的全球化影响。

“主题的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学校德育关心的主题有趋同的趋势,也指学校德育日益关心诸如生态环境、人口与发展、个人权利、多元文化、世界和平等共同主题。

1

二、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论述文明行为教育的内容。

答:文明行为教育的内容要包括社会公共生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在社会公共生活方面,礼貌待人、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老人,关心帮助孤寡和残疾人,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和资源等。

第二,在学校,尊敬老师、爱护同学; 遵守纪律,维护秩序;拾金不昧,不拿他人一针一线; 勤俭节约,乐于奉献; 讲卫生、爱清洁,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纸屑果皮;礼貌、谦逊、热情、诚恳,不出风头等。

第三,在家庭中,乐于承担家庭责任,孝顺和赡养老人,爱护和平等对待家庭成员。

2、怎样认识德育主体的道德素养?

答:道德主体的道德素养指的是教师的道德素养,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个人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所谓道德主体的个人道德修养指教师必须有垂范于学生的道德人格。教育劳动、尤其是道德教育活动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劳动者本身就是劳动的工具。教师本身就是教育的手段。所以,道德教育的前提之一是:教师尤其是那些从事道德教育的专门人士必须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和优良的德行。否则道德教育只能变成难以使人确信的一般的知识教学。

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可以说是个人修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内涵是指教师对道德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对道德责任的当然承担,以及在学校生活中表现教育公正、合作态度、仁爱精神等作为教师职业所要求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实际上可能成为学生当前与未来道德生活的样板,一种道德教育的隐性课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