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4 1:59: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1)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1/4的血浆,3/4的组
织间液,还有少量的淋巴和脑髓液。
(2)稳态: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二氧化碳分压、渗透压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3)刺激:内、外环境的所有变化。
(4)反应:机体受到刺激后所发生的某种功能状态的改变。 (5)神经调节: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进行的调节。
(6)反馈: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由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反过
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
(7)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8)兴奋:受到刺激时,功能活动从无到有,或由弱到强。
(9)抑制:功能活动从有到无,或由强到弱。
(10)体液调节:机体的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运输到所作用的影响
其功能组织、细胞。
2.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1)解剖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一门学科,任务是揭示构成人体的这些细胞、组织、器官以及系统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2)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任务是揭示这些功能活动对维持人的生命的作用和意义,以及这些功能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
3.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及各自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何联系?
生理学研究分为以下三个水平:
(1)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生理功能以及构成细胞的生物分子的理化机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揭示生命本质
(2)器官系统水平,研究这些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阐述其发生机制、活动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3)整体水平,对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环境对机体功能活动的影响的研究;联系: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只有层次的研究结合起来,才能揭示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4.生理学与医药学有什么关系?
生理学和医药学的关系:医药学的发展有赖于人体解剖学的生理学的发展,而医药学领域的实践也必然反过来促进解剖和生理学领域的研究。
5.机体如何维持稳态,稳态对于生命的意义何在?
机体调节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从而维持稳态;意义:
稳态是细胞行使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简述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1
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一)神经调节:作用迅速、定位准确、持续时间短暂; (二)体液调节:作用相对缓慢、广泛、持久;
(三)自身调节:自身调节作用较小,仅是对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7.正负反馈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生理意义?
负反馈:如果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结果最终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原有活动的相反的方向变化
正反馈:如果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结果最终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在原有活动的同一方向进一步加强
生理意义:正反馈,使机体的某项生理功能不断加强,直至最后完成;负反馈,对机体稳态的维持发挥着重要作用
8.描述人体基本的解剖方位和解剖面
方位:上和下、前和后或腹侧和背侧、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 近侧和远侧
解剖面:矢状面、冠(额)状面、水平或横切面
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组成
1.名词解释
(1)质膜:人和动物的最外层结构是细胞膜,因其由原生质层特化而来,故叫质膜;
(2)过氧化物酶体:也称微体,含多种与过氧化氢代谢有关的酶;
(3)细胞骨架: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由蛋白质构成的纤维网架结构,包括微丝,微管及中间纤维;
(4)染色体和染色质:主要成分均是核酸和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相的不同存在形式; (5)细胞周期: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的时期。 (6)减数分裂:细胞的DNA仅复制一次,但要连续分裂两次,从而使形成的精子与卵子的染色体数减少一半;
(7)同源染色体:两条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形态、大小和结构相识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相互配对;
(8)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的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的自我毁灭,因其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质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也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9)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具有感受受刺激、传导冲动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10)郎飞结:髓鞘和神经膜呈节段性,相邻两个节段之间无髓鞘的狭窄处称郎飞结;
(11)内分泌腺:有的腺无导管,分泌物直接释放入血。
2.细胞膜有何结构特点?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液态镶嵌模型,以脂质双分子层作为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其中镶嵌着不同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3.细胞中主要有哪几种细胞器,各细胞器有何结构和生理功能?
细胞器:内质网,蛋白质和脂质合成的场所;高尔基复合体,蛋白质进一步加
2
工、修饰,形成糖蛋白,糖脂等;溶酶体,对处理细胞内衰老、损破结构及内吞的病毒、细菌起着重要的作用;线粒体,含多种与生物氧化有关的酶,是细胞有氧呼吸和供能的场所。
4.说明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区别
常染色质:螺旋化程度小,分散度大,其中有活性的DNA分子,能够活跃惊进行复制和转录;异染色质:凝集状态的DNA与组蛋白的复合物,螺旋化程度高。
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何不同?
6.简述细胞增殖周期的时相
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间期,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减数分裂的细胞周期:间期,第一次减数分裂(包括前中后末期),第二次减数分裂(包括前中后末期)。
7.阐述细胞凋亡及其生物意义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的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的自我毁灭,因其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质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也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生理意义:对于多细胞动物正常生命活动的维持有重要的意义。
8.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细胞多而密,具有极性,组织内无血管,代谢依赖深层的结缔组织,内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1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特征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特征: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胞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突起由胞体发出,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树突较多,粗而短,反复分支,逐渐变细;轴突一般只有一条,细长而均匀,中途分支较少,末端则形成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梢部分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名词解释
(1)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
3
运;
(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3)原发主动转运:是细胞膜上具有ATP酶活性的特殊蛋白质即离子泵直接水解ATP获得能量,帮助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逆着各自的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4)继发主动转运:是一些物质借助于原主动转运建立的的某种离子浓度梯度所具有的势能,在载体帮助下逆浓度梯度所进行跨膜转运;
(5)极化:通常把静息电位下膜电位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 (6)去极化:膜电位负值减小的过程;
(7)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又向原来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 (8)兴奋:指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
(9)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0)阈值:是指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 (11)阈电位:能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12)等张收缩:收缩时先产生一定的张力以克服阻力,当产生的张力足以克服阻力,肌肉开始;
(13)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而只产生张力。
2.具有不同理化性质的物质如何通过细胞膜?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入胞和出胞
3.来自细胞外的信息如何影响细胞内的功能活动?
除了少数脂溶性的信号分子或药物如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可以直接进入细胞,大多数必须先作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通过膜受体影响细胞膜上另外一种或几种功能蛋白质以实现跨膜信号传导,进而改变细胞内的功能活动。
4.简述G蛋白藕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息传导的主要过程
外来信号分子即配体与G蛋白藕联受体结合激活G蛋白,由激活的G蛋白进一步影响效应器分子的功能进而引起细胞的生物效应。
5.什么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他们是如何形成的?
静息电位:在细胞没有受到外来刺激情况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主要是钾离子外流引起的。 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首先是少量兴奋性较高的钠通道开放,很少量钠离子顺浓度差进入细胞,致使膜两侧的电位差减小,产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当膜电位减小到一定数值)(阈电位时,就会引起细胞膜上大量的钠通道同时开放,此时在膜两侧钠离子浓度差和电位差(内负外正)的作用下,使细胞外的钠离子快速、大量地内流,导致细胞内正电荷迅速增加,引起动作电位。
6.给予一次电刺激,如何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一次刺激使膜电位达到阈电位,从而引起动作电位
7.为什么动作电位能够沿着细胞膜不衰减传递?
动作电位的传播其实沿着细胞膜不断产生新的动作电位,因此能保持原有的波形和波振幅,而不会衰减。
8.细胞产生兴奋的必需条件是什么?
4
(1)细胞要有兴奋性;(2)所给刺激的性质。取决于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以及刺激轻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9.简述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1)当动作电位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接头前膜去极化,接头前膜电压门控的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顺浓度梯度进入神经末梢内;
(2)钙离子触发囊泡向接头前膜移动,并与之融合,释放乙酰胆碱 (3) 乙酰胆碱与终板膜的受体结合,钠离子内流,终板膜电位去极化;
(4) 终板电位属于局部电位,以电紧张扩布的方式使临近的肌细胞去极化,爆发动作电位;
(5)乙酰胆碱很快被终板膜上的胆碱酯酶水解,使终板电位及时终止。
10.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有何区别?
动作电位表现为全或无,迅速、不衰减的传播的特点而局部电位不表现全或无,没有传播不衰减的特性,担忧总和现象。
11.一次兴奋后,细胞兴奋性会发生什么规律性的变化?
(1)绝对不应期;(2)相对不应期;(3)超常期;(4)低常期
12.当骨骼肌细胞内钙离子增加时,如何引起机械收缩活动?
(1)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导致其分子构象的改变,也使与之紧密相连的原肌球蛋白分子构象也发生改变;
(2)原肌球蛋白分子构象的改变的扭动,使肌动蛋白分子上与粗肌丝横桥的位点得以暴露;
(3)粗肌丝横桥与肌动蛋白分子相互作用进入横桥周期;
(4)横桥周期的横桥扭动使肌小节收缩,使桥臂伸长而产生张力,引起机械收缩 。
14.肌肉收缩表现形式和主要影响因素
形式: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
因素:前负荷 后负荷 肌肉的收缩能力
第四章、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
1.名词解释
骨膜:被覆于骨内、外面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膜;
椎间孔:邻位椎骨的上、下的两个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通过;
翼点:颞窝最薄弱处在额、顶、颞、蝶4骨的回合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为翼点;
脊柱:人类脊柱由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
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
2.简述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并有血管和神经支配。
3.骨是如何分类的?
按部位分为颅骨、躯干骨和附肢骨,按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躯干骨
4.什么是胸骨角?有什么意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