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效应、量子理论、原子及原子核物理知识点总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6:43: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光电效应、量子理论、原子及原子核物理(专题复习)

一、光的波动性(略)

二、光的粒子性 1、光电效应

装置:

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极限频率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光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大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发射出的光电子数④ 金属受到光照,光电子的发射一般不超过10秒。

波动说认为:光的能量即光的强度是由光波的振幅决定的与光的频率无关。所以

-9

(1)光电效应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的光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2、波动说在光电效应上遇到的困难

波动说对解释上述实验规律中的①②④条都遇到困难

3、光子说

(1)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郎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2)光子论:1905年受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也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

即:E=hv ,其中h为普郎克恒量 h=6.63×10

-34

电磁波的能量E=hv

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J·s 4、光子论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获得光子后其动能增大,当功能大于脱出功时,电子即可脱离金属表面,入射光的

频率越大,光子能量越大,电子获得的能量才能越大,飞出时最大初功能也越大。

三、波粒二象性

1、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所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个别粒子显示出粒子性,大量光子显示出波动性,频率越低波动性越显著,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显著 3、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与经典波和经典粒子的概念不同

(1)光波是几率波,明条纹是光子到达几率较大,暗条纹是光子达几率较小

这与经典波的振动叠加原理有所不同

(2)光的粒了性是指光的能量不连续性,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光子,没有一定的形状,也不占有一定空间,这

与经典粒子概念有所不同

1

原子和原子核

一、原子结构:

1、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存在精细结构,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1903年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2、?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结构模型

(1)?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卢瑟福及助手盖革手吗斯顿完成. ①装置:

② 现象:

a. 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b. 有少数?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1)电子的发现:

(2)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中。

c. 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度,有的几乎达到180度,即被反向弹回。

由于?粒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七千多倍,所以电子不会使?粒子运动方向发生明显的改变,只有原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子中的正电荷才有可能对?粒子的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正电荷在原子中的分布,像汤姆生模型那模均匀分布,穿过金箔的?粒了所受正电荷的作用力在各方向平衡,?粒了运动将不发生明显改变。散射实验现象证明,原子中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的。

1911年,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计算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的核,原子核半径小于10m,原子轨道半径约10m。

(1)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两方面)

a. 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是加速运动,按照经典理论,加速运动的电荷,要不断地向周围发射电磁波,电子b. 电子绕核旋转时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应等于电子绕核旋转的频率,随着旋转轨道的连续变小,电子辐射的

上述两个矛盾说明,经典电磁理论已不适用原子系统,玻尔从光谱学成就得到启发,利用普朗克的能量量了①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

-14

-10

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3、玻尔的原子模型

的能量就要不断减少,最后电子要落到原子核上,这与原子通常是稳定的事实相矛盾。

电磁波的频率也应是连续变化,因此按照这种推理原子光谱应是连续光谱,这种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事实相矛盾。 (2)玻尔理论

化的概念,提了三个假设:

但并不向外在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②跃迁假设:原子从一个定态(设能量为E2)跃迁到另一定态(设能量为E1)时,它辐射成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hv=E2-E1

③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不同的运行轨道相对应。原子的能量不连续因而电子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即轨道半径跟电子动量mv的乘积等于h/2?的整数倍,即:轨道半径跟电了动量mv的乘积等

2

于h/2?的整数倍,即mvr?nh2?n?1、2、3??n为正整数,称量数数

(3)玻尔的氢子模型:

①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半径公式:玻尔在三条假设基础上,利用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氢原子中电子在第几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氢原子的能量En,和电子轨道半径rn分别为:

子核外电子的各条可能轨道的半径,以及电子在各条轨道上运行时原子的能量,(包括电子的动能和原子的热能。)

E1??n?n?1、2、3??

rn?n2r1??En?

其中E1、r1为离核最近的第一条轨道(即n=1)的氢原子能量和轨道半径。即:E1=-13.6ev, r1=0.53×10m(以

-10

电子距原子核无穷远时电势能为零计算)

1.对氢原子的能级图的理解 (1)氢原子的能级图(如下图).

(2)氢原子能级图的意义:

①能级图中的横线表示氢原子可能的能量状态——定态.

②横线左端的数字“1,2,3?”表示量子数,右端的数字“-13.6,-3.4?”表示氢原子的能级. ③相邻横线间的距离不相等,表示相邻的能级差不等,量子数越大,相邻的能级差越小. ④带箭头的竖线表示原子由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原子跃迁条件为:hν=Em-En. 2.关于能级跃迁的三点说明

(1)当光子能量大于或等于13.6 eV时,也可以被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使氢原子电离;当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大于13.6 eV,氢原子电离后,电子具有一定的初动能.

(2)当轨道半径减小时,库仑引力做正功,原子的电势能减小,电子动能增大,原子能量减小,反之.轨道半径增大时,原子电势能增大、电子动能减小,原子能量增大.

(3)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N=C2n=

n?n-1?

. 2

[典例1] (多选)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