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建材产业调研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20:04: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特许经营项目调研报告

一、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集团目前面临进一步加强“造血功能”的问题,造血的目的是为了做强,让集团肌体健康。那么“造血功能”从何处取得呢?通过市场化项目运作和沉淀经营性资产,是两个重要方向。但公司作为典型的政府型公司,在市场化的同时,要坚持自己最大的优势——政府背景,“想政府所想,急政府所急”,做一只强有力的“政府之手”。进一步取得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获得政府的资源配置,迅速做大做强。从这个意义上讲,XX类公司在某些领域走“半市场化”的路子,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上海城投,因其承担了中心城区的生活垃圾处理职责,从而获得收取“垃圾处理费”和垃圾发电站的特许经营权。根据其上市公司“城投控股”2009年年报批露:全年完成生活垃圾中转运输92万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110万吨。营业收入为3.29亿,利润率高达18.36%。

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上海城投已率先“抢滩登陆”,对成都威斯特再生能源公司投资1.2亿,控股95%,取得了位于洛带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年处理40多万吨生活垃圾,年发电量约1.3亿度,特许经营期为25年。成都市政府不仅要保证该项目生活垃圾持续稳定的供给,还要为此支付71元/吨的“垃圾处理服务费”。

可见一旦取得某一领域的特许经营权(如污水处理、燃气供

1

应等),就像得到了一台“印钞机”,企业现金流会得到很大改善,迅速增强公司的自我造血功能。

二、项目框架构想

通过对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研,我们发现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符合成为“印钞机”型特许经营权项目的主要特征:一是这个问题困扰政府多年,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政府所想、所急);二是建筑垃圾消化处理属于环保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广阔(收益可观);三是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特许经营权管理办法》(附件1)规定,建筑垃圾处理属于特许经营范围内(政策支持);四是目前还没有其它公司盯上这个领域(抢先卡位)。

现就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公司争取特许经营权对“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理解决方案”进行框架构思和设计。

(一)成都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成都市城市建筑垃圾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旧房屋拆除和新房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以砖、水泥、混凝土为主的建筑垃圾。第二类是在挖地基、地下管网、地下通道(如地铁)、园林造景时产生的大量以土方、卵石为主的建筑垃圾。

根据国家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拆除的旧建筑,每万平方米将产生7000~12000吨一类建筑垃圾,新建房屋施工过程中,每万平方米会产生 500~600吨一类建筑垃圾。

根据市房管局公布的信息:“2009年,我市新一轮旧城改

2

造全面启动。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改造户9.71万户,居住人口约29.2万人,面积932.52万平方米”,每年旧城改造面积约为300多万平方米(尚不包括商业性项目自行拆迁的面积)。如按10000吨/万平方米计算,将产生近300多万吨一类建筑垃圾,方量约为230万立方米。

根据市房管局公布信息:“2010年1~12月份,成都市行政区域内核准开工建设项目2142个;开工面积6986.95万平方米”,如按500吨/万平方米计算,每年新建房屋将产生近350万吨一类建筑垃圾,方量约为270万立方米。

每年成都市开挖建筑基础、地下管网、地铁、园林造景等产生的二类建筑垃圾,保守估计应不少于1000万立方米(仅地铁一号线土方量就高达2000万立方米)。

三项合计,每年城市建设产生建筑垃圾不少于1500万立方米。

当前成都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建筑垃圾收集的源头失控,中转和运输环节监管失控,堆储和处理失控。从而产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环境污染(水土和大气污染、扬尘),占用大量土地(无消纳能力和私设、乱设堆场),道路和交通安全(超载和乱倾乱倒),扰民。甚至滋生出以非法占用国有、集体土地设置“倒场”为盈利手段的社会势力。

政府多年来不胜其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如《成都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附件2)和《成都市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办法》(附件3)等。并加强了联合执法,成立了临时专治部门,但仍然收效甚微。如2010年被称为“运渣新政”的《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