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8 10:55: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上册复习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 1. 长度单位及换算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m、dm、cm、mm、μm、nm.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
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
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
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
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与cm
3113+1+15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1km=10?10?10cm=10cm=10cm;又如要知道nm1nm=10?3?10?3?10?1?10?1dm=10?3?3?1?1dm=10?8dm. 与dm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量程是150mm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4)一本书的厚度为8_mm_; 课桌的高度约为80_cm_;
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8_cm_; 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0_cm__;
双人课桌的长度是120_cm__; 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_mm__; 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_mm__; 教室门的宽度是0.95_m__。 手指的宽度约为1_cm__; 自行车的高度约为1.1_m__。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100_μm__。 一元钱硬币的厚度约为2_mm__; 手掌的宽度约为1_dm__; 一个分子的直径是20_nm__;
分析:先把长度的几个单位都写出来,然后代入原题的数字,看一下是否符合常理,就可以了。比如:一本书的厚度为8__?8cm好像太厚了,8μm又太薄了不可能,那只能是8mm了。注意μm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眼睛能见到的最小的尺度了,用μm做单位我们尚且还能用肉眼看得到,但是如果用nm做单位,我们用肉眼就看不到了。 知识点3.测量结果的记录
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
其中数字部分由准确值加上一位估计值组成。例如,上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c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12.7cm,其中,12cm是由刻度尺上准确测得的,为准确值;而0.7cm是估读的,为估计值。由于在准确值的下一位已经为估计数字,是不准确的,所以再往下一位估计便无意义了,因此记录的结果只需一位估读值。 测量结果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第 1 页 共 28 页
知识点4.实验误差 (1)误差与错误:
首先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指由于实验方法不正确或实验时违反操作造成的,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我们不能消除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的最大区别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消除。
(2)误差产生的原因:3种:测量仪器不够精密、测量方法不够完善、测量的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办法: 3种:
?一般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减小误差。公式为:l?l1?l2??ln。
n?改进测量方法
?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 知识点5.秒表的读法 秒表读数的时候: 小圈是“分” 大圈是“秒”
按一下:开始计时
再按一下:计时停止
再按一下:时间归零
秒表也叫停表,一样的。
秒表的读数是30min10s
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s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m=60s
知识点6.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1)机械运动定义: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一般指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微观物体的运动不叫机械运动(如分子的运动)。 (2)参照物:
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平时我们认为是静止的树木、房屋,实际上也随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可见,说某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要看是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而言。所以,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总是事先选择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在选取了参照物后,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无位置的变化,有位置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就是静止的。 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我们就可以默认它是静止的了。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识点7. 速度、速度单位及换算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速度的单位
速度单位由路程单位与时间单位相除复合而成。
在国际单位制中,由于v=s/t中,距离的标准单位是m,时间的标准单位是s,所以速度的标准单位是m/s;
在交通运输中,路程常以km为单位,时间常以h为单位,这样得到的是速度的常用单位km/h。除此之外,速度还可由其它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单位,如km/min、cm/s
第 2 页 共 28 页
(2)速度单位的换算
如72km/h=?m/s,如下计算:72km/h=
?20m/s
1?3600s5?10?3km??0.3km/min 又如5m/s=?km/min,如下计算:5m/s?11smin601h5m72km=
72?1000mm/s是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km/h是最常用的速度单位,这两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m/s=3.6km/h,所以1m/s是大于3.6km/h的。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s-t图像,v-t图像)及定义。 知识点8.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可用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
s度公式为v=.使用平均速度公式时应注意:
t(1)计算平均速度时,选取的路程s和时间t要有对应关系,即公式中s必须是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t必须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 (2)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不同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以不同段的平均速度要分段计算.描述平均速度时应指明是物体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求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要抓住平均速度的定义v=,
ts其中s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的总路程,t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路程s所用的总时间.计算平均速度时,不能将几段路程中的速度求算术平均值。
求平均速度 ,哪怕海枯石烂,天崩地裂,永远是总距离除以总时间,哦了!
例题1: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 的最小刻度即分度值是(D )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
解析:0.3260米,其中小数点前的“0”是米,然后依次是dm,cm,mm,最后一位的0 是估读,所以最小刻度是mm。
7.59米,其中小数点点的“7”是米,然后是分米,厘米,而最后的“9”是估读,
所以最小刻度是dm。
759毫米,其中“9”是毫米,是估读,所以最小刻度是它前面那一位cm。 759分米,其中“9”是分米,是估读,所以最小刻度是它前面那一位m。 例题2:“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诗人认为“桥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B ) A.桥 B.水 C.河岸 D.地球
解析:在整个诗句中,涉及到三个物体,即人,桥和水。现在原题问“桥流”,那
么通过这个词,我们不难发现,原题研究的是桥的运动情况,既然研究的是桥的运 动,那么就应该选择另外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了,就是水喽。 类似的古诗文研究参照物的题目的方法: 第?步:找到原题中到底有几个物体。 第?步:看原题是研究谁的运动。
第?步:研究谁的运动,那另外的物体就是参照物了。 (因为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自身为参照物)
例题3: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以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 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参照物是( A )
A.船和山 B.山和船 C.都是船 D.都是山 解析:第?步:原题中就2个物体,1个是山,1个是船。 第?步:“看山恰似走来迎”研究的是山的运动,那么船就是参照物。 “是船行”研究的是船的运动,那么山就是参照物。
第 3 页 共 2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