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16: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括:①主要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农产品,发展初级加工业;②工厂少,工业联系简单;③生产规模较小,占地面积小。
6.要求分散布局的工业,主要以交通和通信为联系基础,在发达国家比较常见,容易形成跨国公司。比较常见的分散工业主要有产品“轻薄短小而且价格昂贵”的高科技产业(如电子工业)、结构复杂而且零部件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企业(如汽车工业)。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1.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工业区(五大湖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等都属于传统工业区,它们的主要特征:(1)建立在丰富的煤炭、铁矿等原料及燃料基地附近;(2)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3)以大型企业为核心。
2.传统工业区当前发展状况:(1)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2)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衰落,急需改造。
3.德国鲁尔工业区:(1)主要区位条件:①丰富的煤炭资源(铁矿较少,需由法国和瑞典进口);②充沛的水源;③便捷的交通;④广阔的市场。(2)衰落原因:①生产结构过于单一;②煤炭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3)整治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②发展第三产业;③调整工业布局;④完善交通网络;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4.新工业区基本特征:(1)时间新:出现于二战后;(2)地区新:形成于无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3)形式新:以中小型企业为主;(4)部门新:以出口型轻工业或高科技电子工业为主。 新工业区主要包括两种类型:(1)以新兴工业即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区,如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九州岛、英国苏格兰地区、俄罗斯新西伯利亚。(2)以出口型轻工业为主的出口型工业区,如意大利萨索洛、普拉托。
5.意大利工业小区模式: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有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
基本特点:①以中小企业为主;②以轻工业为主;③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④生产高度专业化;⑤企业分布于小城市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等形式,生产过程分散。 6.美国硅谷电子工业区: (1)主要优势: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③高等院校集中,科技发达,人才集中;④便捷的交通;⑤稳定的市场(美国国防部的军事定货);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2)主要特点:①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②增长速度较传统工业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③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高;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①铁路:最重要的方式,运量大,适合长途运输;②公路:运用最广泛,最机动灵活,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适合短途运输;③水路:运量大,成本低,速度慢;④航空:速度快,运量小,运费高;⑤管道: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连续性强。 2.现代交通发展趋势: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人地关系演变:
崇拜自然(原始时期)→改造自然(农业时期)→征服自然(工业时期)→人地和谐(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现在)
2.环境问题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其分布来看,①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乡村以生态
破坏为主;②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发展中国家,由于承受人口和发展的双重压力,而且发达国家将许多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均较严重。
3.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即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其中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途径实现循环经济:工业实行清洁生产,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日常生活中注意适度消费。
必修三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 地理位置 长江三角洲 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条件 夏季高温多雨 ①水稻土为主 土地条件 不同 矿产资源 农业 农作物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矿产资源贫乏 水稻、油菜、棉花 依托农业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工业 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耕地类型 水田耕作业、水产业 耕作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大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玉米、春小麦 一年一熟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成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 交通便利,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处于内陆,对内对外联系不便,商业商业贸易发达 贸易相对落后
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③今天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遥感(RS):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用于观测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传感器(关键装置)→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和定位的系统。用于定位、测速、导航、量高 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③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荒漠化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荒漠化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环境,植被以荒漠、草原景观为主。其成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气候异常也可以影响到荒漠化的进程。
4.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起决定性作用)
①人口激增、贫困;②过度樵采;③过度放牧;④过度开垦;⑤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众多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如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现存的原始森林: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
3.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地球之肺 ②地球的储水库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4.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5.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贫瘠。 6.亚马孙雨林破坏原因:①过度的迁移农业
②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③商业性伐木
④开辟大型的农牧场
⑤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7.雨林保护措施:
三保:加强环保教育;实行保护性开发;建立自然保护区。 二设:设立国际基金;加强缓冲区建设。 一结合: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1.能源性质分类: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
③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策略: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 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③加强煤炭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4.加强能源综合利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①加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
②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山西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工业三废的治理。
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1.流域:又称供水区,是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 2.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3.河流开发要考虑流域内不同区域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开发: 组成部分 重要性 保护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