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文类课程在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上的几点建议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14:31: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关于中文类课程在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上的

几点建议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或普通教育,即对全体学生所进行的基础性的语言、历史、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用一种适应时代的文化内容来充实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识教育不单单是一种课程设置模式,它已经成为一种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教育观,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境界。对于大学教育来说,它应该给学生全面的教育和训练,教育的内容既包括专业教育,也包括非专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因此,随着新的时代对大学生素质的全方位的要求,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大学校的重视。

在现阶段,通识教育实施的主渠道是课程,研究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核心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国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分为公共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通识选修课的目标重“人力教育”而不是全人教育 我们目前的通识教育,仅仅是一种为专业教育作补充、纠正的教育,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很多人误认为通识教育的目的是使理工科学生能掌握人文知识,文科学生具有科学知识的武装。这种强调通识教育实用价值和功利目的,主要还是一种“人力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初衷相违背。由于教师、学生往往以实用、功利的观点来看待通识教育,因此在选修课程设置中,实用性、技能性课程在通识选修课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少,分科课程较多,综合课程(或跨学科课程)太 少。另外,知识性课程较多,方法类、 思考类、逻辑类课程较少。我国通识选修课普遍存在知识性课程较多,而传授学生方法类、思考类、逻辑类课程较少。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要在通识教育上下大气力。 首先是知识的“扩大化”,通过加强文文渗透、理理渗透、文理渗透,做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使理工科学生掌握人文知识,文科学生具有科学知识的武装。其次是知识的“整体化”,在教育中,通过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洞察、选择、整合和迁移的能力。第三是教育的“非功利化”,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全人”。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造就全面发展的、敏于探索、善于批判、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新人。

要重视在通识选修课中蕴涵人文科学教育通识选修课的内容应该是以人文学科课程为主干,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三大领域。人文学科包括哲学、历史、艺术、文化、伦理道德等。人文精神是开启智慧、文明教养、激扬意志、造福社会、治学治人从而化成天下的精神动力,也是为科学和技术提供语言、逻辑和思维方法的资源。

我们参考了香港、台湾、大陆的一些院校的先进经验,提出我院中文类通识课程的几点设想∶1。设立全院非中文类专业必修的通识核心课程。通识核心课程是学生人文素质必修课,我们拟设国国学经典导读这门课为核心课程,这是基于传统的大学语文课程过分强调文本的欣赏,对语言的基础训练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熏染不够所做的一大调整。2.设立以选修课为辅助手段的通识课程体系,这中间又包括基础选修课,主要是应用写作与口才训练两门课程。另外一部分,就是我们最有特色的通识选修课程中的特色选修课,这是根据各位任课老师的专业特长与学生的兴趣爱好而设立的丰富多彩的课程。具体科目和课程见下方,恳请领导给予考虑。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类别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通识核心课程 国学经典导读 谢友祥

通识基础选修课应用写作

以下通识特色选审美与人生 李解 西方古典文化与李解

电影

大学生媒介素养 黄璀 古希腊罗马神话韩方方

赏析

古典小说经典影刘健

视赏析

清朝秘书与政治 柯小瑜 影视文学 柯小瑜 民俗与文化 贾静波 中国书法 陈如碧 世界遗产与旅游 李国栋

唐宋词与流行歌宋秋敏

网络文学欣赏 李国栋

15 16

文化语言学 社交礼仪 陈跃 李国栋

17

16

形式逻辑 岭南文化 谢友祥 谢友祥

“审美与人生”开课说明

课程性质:全校本科公共选修课,通识教育课程。

课程目的:大学生对人生的一些认识,往往偏向功利性,忽略了以美来陶冶性情。而缺乏对美的热爱或错误的审美观,往往是造成人格不完满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尤其需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美是人类三大终极价值之一,审美对塑造完善的人格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体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选择、判断达到对美的肯定、摄取,对丑的否定、摒弃,使感情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审美教育不仅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自我塑造完美的人性。因此,本课程通过传授美学知识,致力于激发学生审美兴趣,提高其审美能力,引导其对人类历史及当下社会上形形式式的审美观念进行认识。

课程任务:1、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对培养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意义;2、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在生活、自然、艺术中发现美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与审美经验、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3、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审美与创造美是分不开的,要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去创造美、自动自觉地发现美,从而为自己塑造美的人生。

课程重点:将美学知识与大学生心理、人格塑造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对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受、理解、想象和创造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教材:本课程拟采用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所著的经典著作《谈美》。是著思想深刻,文字优美,被列入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大讲堂通识书系”中华书局“跟大家学国学”等书系。本课程选用版本:

朱光潜著:《朱光潜谈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

撰写人:李解

西方古典文化与电影”开课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