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原因与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7:56: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金融危机背景下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原因与对策

作者:黄红心 曹卫平 刘红娟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06期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绿色贸易壁垒”作为技术性壁垒的重要形式,在国际贸易中又有了新发展。农业关系到国计民生,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了重大影响,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从金融危机背景下绿色壁垒的发展现状出发,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着重研究了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我们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中国农产品出口 影响 原因 对策

金融危机以后,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抬头,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发达国家使用最频繁的一种非关税壁垒。 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断发展,绿色壁垒(Green Barriers , GBs)已经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壁垒”可以说是我国自己创造的一个新词实际上,在国际文献中并没有“绿色壁垒”一词,绿色壁垒也称为环境壁垒。根据WTO协议中关于环境问题的规定,我们将绿色贸易壁垒大致分为以下五种基本类型:环境保护法规,绿色环境标志,绿色技术标准,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包括烟叶,毛茶,食用菌,瓜、果、蔬菜,花卉、苗木,药材,粮油作物,牲畜、禽、兽、昆虫、爬虫、两栖动物类,水产品,林业产品,其他植物。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1. 消极影响

环境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负面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几乎波及到我国外贸出口的所有领域,每年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当年出口总额的20%左右,价值高达上百亿美元。由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农产品企业面临的主要障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准入的限制,即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或制定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使我国不少产品难以进人他们的市场参与公平竞争。在农产品和食品出口方面,1994年以来,我国的牛肉猪肉几乎不能出口到美国,欧盟也完全禁止我国的牛肉冻鸡肉及贝类产品进人其成员国市场,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值从前几年的180亿元降到目前的120亿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竞争力的影响,即发达国家虽然不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人直接设限,但通过开展绿色认证、征收绿色关税,使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大增加,进而削弱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外贸企业为了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验,购买先进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而且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导致这些产品的成本大幅上升。

(3)风险控制的影响,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市场相对单一,我国目前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欧和北美洲, 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农产品对亚欧和北美洲的出口额分别为63.4、29.5和22.5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7.1%、20.9%和13.4%。2009年市场集中度高达79.7%,市场集中度高必然会导致风险的加大,一旦这些国家农产品进口政策或外贸环境发生变化将极大影响我国总体的农产品出口份额。 2. 积极影响

环境贸易壁垒对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贸易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又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环境贸易壁垒已成为一种客观性的贸易限制措施,我们除了在世贸组织多边贸易框架内开展贸易协调和环境外交外,更为现实的选择就是接受现实,努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提升国家环保技术标准,从而成功突破这一绿色瓶颈,达到贸易和环保的双赢。有关外贸企业也将重新审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开展绿色认证,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等,从而有效化解环保与发展相互制约的问题,促进经济与环境的持续和协调发展。 二、绿色壁垒加强的原因分析

从我国自身来看,绿色壁垒的加强存在以下原因。 1. 结构原因即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

从农产品的加工程度看,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以初级加工品为主,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比重较低。这种农产品贸易结构使得我出口农产品极易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

从产品出口的市场范围来看,我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到亚洲地区,2009年农产品在亚洲地区的出口额为851.44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为628.15亿美元。在亚洲地区的出口额占整个农产品出口总额69.62%。其次是北美洲、欧洲,其出口份额分别为10.62%和9.49%。 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从国别结构上看主要集中于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而这些国家多数是环保主义倡导者和拥护者,也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发源地。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销路极易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2. 技术差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是绿色壁垒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利用这种由于经济水平差距造成的不同环境标准,一方面,加紧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初级产品,同时把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更加恶化;另一方面,又把环境问题作为新的贸易壁垒,从而抵消发展中国家资源与廉价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以保持其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主导地位。这种以“环境保护”名义引入 “环境条款”,借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产品的市场准入的做法使绿色壁垒迅速发展。 3. 信用危机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过去,我国农产品出口屡遭国外以“质量安全”为由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阻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于我国种植业生产经营小而分散,养殖业散养户比重高,农产品产加销环节多,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实施监管的难度很大;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等还不完善,存在较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在当前经融危机形势下,世界各国都会采取强化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对进口农产品质量要求更为苛刻。在这种情况下,个别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极易放大,会严重影响整个农产品的出口。2008年的“毒饺子”、“三鹿奶粉”等事件曝光使得国际市场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不信任感加剧,农产品出口遭受的绿色壁垒不断增多。

绿色壁垒的加强还有其外部原因,一方面,贸易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使绿色壁垒的实施找到了合理借口。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已成为新的国际焦点。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增长的代价之一即是环境恶化,特别是自由贸易,则被看作是加速环境恶化的因素。各国因此而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环境法规和贸易政策,希望通过政府对贸易进行一定的干预,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 WTO中的有关规定为绿色壁垒的实施提供了合法性。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的日益严惩人们的环保意识才逐渐提高。进入1990年代后,随着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日渐激化。为了争夺国际市场,保护国内市场,一些国家用国内环境法规或措施作为保护的手段;同时环境污染的加剧,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强烈呼吁,国家不得不制定包括进出口贸易在内的各个环节的环境标准和措施。1994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决定成立一个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协调贸易措施与环境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农产品突破绿色瓶颈的策略与措施 1. 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

(1)收集、跟踪国外的环境壁垒动态,建立有关的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咨询机构。政府及相关的行业协会应了解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法规、技术和标准,同时加强对有关环境问题的公共技术的研究,建立咨询点,便于为企业服务。

(2)加快我国相关产品标准和检验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并与国际先进标准逐步接轨。大力推行ISO14000国际认证,搞好标准化工作。目前全球已有近万家企业获得了认证,而我国只有